高通打響國內專利維權第一槍!
高通與魅族之間談判進展極其緩慢一事,業內幾乎人盡皆知,但大家普遍共識是高通不會起訴大陸本土企業,原因很簡單,高通從未在專利授權方面起訴過任何公司。就在昨天上午,高通一紙公告宣布正式對魅族提出訴訟。看來,高通在對待魅族的“拖字訣”上也實在是別無選擇、只好訴諸法律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134.htm6月24日,高通(Qualcomm)宣布其已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交對魅族的起訴狀,請求法院判決高通向魅族提供的專利許可條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和高通所承擔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許可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訴訟并不涉及任何專利侵權的訴求。而是高通請求法院判決高通向魅族提供的專利許可條件,構成高通與魅族之間針對移動終端中所實施的高通中國基本專利的專利許可協議的基礎。前述高通中國基本專利包括與3G(WCDMA和CDMA2000)及4G(LTE)無線通信標準相關的專利。
集微網第一時間就此問題致電了知識產權領域資深律師,該律師也表示,高通希望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定高通提供給魅族的專利授權合同是合法的。
高通方面表示,為了與魅族達成專利許可協議,高通始終秉持善意,向魅族發起了多輪交涉,試圖通過誠信談判與其達成協議。高通向魅族提供的專利許可協議的內容,與高通在2015年向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并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的整改方案的條款一致。雖然高通更希望無需付諸訴訟就能與魅族解決爭議,遺憾的是,魅族始終缺乏通過誠信談判與高通在前述整改方案條款的基礎上達成專利許可協議的意愿。與此同時,魅族繼續不公平地利用高通的創新來拓展其業務,并拒絕向高通支付使用其有價值的技術的費用。

昨晚,魅族副總裁李楠通過微信朋友圈對此事也做出了回應,他表示,“魅族一直和高通保持溝通并且有數次深入的會談。當然商業談判不順利訴諸法庭也是他們的權利,而魅族也隨時歡迎高通來魅族公司繼續之前的溝通。”
其實,除了魅族之外還有幾家中國手機廠商正在與高通進行專利許可協議的談判,那么為什么會單單起訴魅族?原因是,魅族從未使用過高通芯片,從3G時代開始一直用三星和MTK的芯片作為替代,從而回避了5%的專利費問題。 專業人士指出,移動終端都會使用到高通的專利。因為高通的專利技術涵蓋了在3G、4G無線通信領域移動終端會使用到的標準必要專利。無論使用的是哪一家的芯片,都會用到高通的專利技術,高通的技術超出芯片本身。而魅族從來沒有與高通簽署過任何專利許可協議,但是多年來,其一直在進行著銷售。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高通起訴魅族原因很簡單,覺得談判進展太慢。”他表示,當然也不排除敲山震虎威懾其他尚沒有簽約廠商的意圖,至今為止高通已和上百家大陸廠商簽署于專利授權協議,相信其中幾家比較知名的廠商也會很快簽署,高通顯然也希望借助起訴魅族盡快了解與大陸手機及相關廠商的專利授權談判。
專利是品牌國際化、成熟化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已有超過100家中國公司接受了國家發改委的整改方案條款與高通簽署了新的中國專利許可協議,其中包括最大的幾家中國手機廠商。
高通官方消息稱,截至2016年4月18日,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整改要求,高通已經重新與包括華為、中興、聯想、小米、酷派、格力等在內的超過一百家國內手機廠商、零部件廠商、模塊廠商達成新的中國專利許可協議。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報告指出,對智能手機行業來說,全球出貨量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可能已宣告結束。報告稱,預計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7%,相比之下2015年為同比增長10.4%。IDC指出,增長減速的原因與中國市場飽和有關,相比之下,印度、印尼、中東和非洲地區等高速成長市場實現了更強勁增長。
面對國門外的藍海市場,中國手機公司紛紛選擇開拓海外,無論是進軍歐美成熟市場,還是擴展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離開了政府的“庇護”,比拼的就是各家的“真本領”。手機公司在海外市場因為專利問題屢屢碰壁,HTC董事長王雪紅曾感慨:“中國若無核心技術,將永遠被歐美公司阻擋在外。”因此,專利問題是國產品牌國際化、成熟化過程中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從2015年中國手機廠商銷量排名前十名的廠商中來看,其中華為、小米、聯想、中興、TCL和酷派,目前都已經和高通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說明國內手機企業已經紛紛意識到保護專利、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歐洲專利局發布的2015年專利統計數據顯示,在企業專利申請全球企業排名中,華為排名第四位,中興排名第十七位。這兩家通信起家的公司本身就有諸多專利,此外,其他手機企業也開始大規模的在專利方面布局。
其中,TCL通過并購阿爾卡特品牌,以較小代價獲得了阿爾卡特重要的近2000項移動專利,取得了今后與其他國際手機廠商和專利公司重要的談判“籌碼”。
聯想則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獲得超過2000項的專利資產以及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還可以繼承摩托羅拉與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之間超過21000項的專利授權協議。
小米也在被人起訴、產品遭到禁售之后建立起了專利儲備。繼年初購買了英特爾332項目專利之后,最近又出手買下微軟1500項專利,并獲得1000多項交叉專利許可。
專利不僅是武器,還是新的增長點
國際市場有自己的游戲準則,縱觀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專利訴訟屢見不鮮,很多企業都希望通過訴訟來達成各自的商業訴求。三星、蘋果、IBM、愛立信、中興、華為等各領域一流企業,也常常踏入各類專利戰之中,這也所得上是智能手機行業的一種“新常態”。
最近,華為與蘋果、三星等公司就在專利問題上碰撞出很多火花。此前,華為公司已與蘋果公司簽署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目前又主動向三星公司發起“進攻”。在與蘋果公司簽署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的大背景下,華為公司發起此次訴訟的最終目的不僅是欲與三星公司簽署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還存在從產品銷量方面趕超三星公司的考慮。
智能手機市場越來越難“玩”,競爭慘烈已是不爭的事實,專利訴訟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廠商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方面,智能手機創新逐漸進入到瓶頸期,企業通過注重自身研發創新,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將更多資金、精力投放在技術研發上,依托自主的知識產權技術可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從而推動了行業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之間的專利訴訟謀求的更多是市場份額,專利訴訟已經成為各方謀求商業訴求的手段。
除此之外,動輒上億美金的高額的賠償金,也是專利戰得以延續的重要條件之一。普華永道發布的《2014美國專利訴訟研究陳述》統計,2009-2013年美國平均每起專利侵權訴訟的補償額為430萬美元。
知識產權保護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為高通此前專利許可授權協議涉及壟斷,經過國家發改委一年多的調查之后,于2015年2月份公布的有關整改決定,高通同意實施整改方案來修改高通在中國的某些商業行為以完全滿足發改委的決定中的要求。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張漢東在2016年1月份出席的一次會議上表示, 高通整改之后,取消免費反向授權、改變了專利收費比例等,使中國手機廠商減少了專利許可支出。
在此背景下,如果有其他手機企業不與高通簽訂新的專利許可協議而使用高通的專利,則破壞了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商業環境,不僅傷害了100多家已經簽訂新許可協議的企業,甚至會傷害整個無線通信生態的創新發展,并最終傷害到普通消費者的利益。
2008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首次將知識產權工作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統籌推進和整體部署。今年5月19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及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最近,國家又將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三五”規劃納入了20項重點專項規劃之中。
隨著新常態下創新創業漸成主流,知識和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發重要,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上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知識產權保護和維護,知識產權管理的規范,都是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相一致的。有媒體統計過,在整個2015年,國務院下發的“國辦”、“國發”文件中提及知識產權就有20余次,足見本屆政府對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和高度重視。對一個國家來說,如果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放任企業和個人抄襲、剽竊,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對國家和企業的創新能力、科技水平的提升都極為不利。
未來,專利就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得以勝出的利器,也將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一種常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