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壟斷門”回顧:專利產權爭奪戰打響
4G元年歡慶的鐘聲仍在回蕩,各方正在摩拳擦掌在中國LTE時代大展宏圖之際,國際芯片巨頭高通卻卷入了中國反壟斷調查,11月25日,高通公司發表聲明稱,發改委已經啟動了對公司的反壟斷調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8790.htm高通CEO保羅雅克布曾說:“隨著中國LTE網絡的部署,高通有機會銷售更多智能手機芯片并獲得更多專利授權費。預計在下一個五年中,公司年度營收和每股利潤都能有兩位數的增幅。”然而,保羅的話還未坐實,高通卻在這樣特殊的時刻身陷“反壟斷門”,讓高通多少處于被動。業內人士將此舉解讀為,此次反壟斷調查顯示了國家希望從宏觀層面對國產芯片有所幫助,通過政府介入而讓高通高額收取專利費現狀有所改觀。
3G:無法繞過的“高通專利”壁壘
在3G時代,憑借專利上的深厚技術積累和嚴密知識產權布局,高通的“專利”模式獲得了巨大成功。國產手機廠商每出貨一部手機,除了向高通支付芯片或解決方案費用外,還需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由于在3G擁有基礎專利,幾乎全部的3G電子產品生產商,都要向高通交專利費。一般而言,高通是對最終產品的生產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因為最終產品金額最高,可以將專利費極大化。按照慣例,對3G智能機,高通的牌價是收取最終產品整機價錢的2%到5%不等。
這一專利吸金模式,除了給高通帶來了想當客觀的營收之外,也讓高通在3G時代穩坐金字塔頂端。除了產業鏈上產品制造商外,就連競爭對手聯發科,在申訴廢除高通專利費之前,也因“高通專利”在市場拓展上掣肘。
在3G時代,高通專利似乎成為了終端制造廠商無法繞過的壁壘。2012年,高通總營收191億美元,其中專利授權費收入達60億美元,占比達31.4%。2013年Q3季度,高通單授權許可業務就創造了稅前15億美元的收益。在輪番的專利戰后,國產終端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布局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價格已經不是最好的武器。
4G:知識產權爭奪戰正在打響
12月4日,4G牌照一經發放,4G終端的需求量激增,LTE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緊盯4G規模市場。在芯片市場,高通是否還能維穩3G業績?
作為4GLTE領域核心專利擁有者之一的高通,2013年Q2全球蜂窩基帶芯片市場高通的市場份額達到63%。在目前,國內已經上市的4G手機,基本都采用高通芯片。如果整機百分比的收費模式不變的話,4G手機還是避免不了要交3G專利費給高通,因為所有4G手機一定會有3G的功能。有消息稱,4G手機高通打算收3-3.5%的專利費。
從3G開始,高通專利費過高就引發中國企業不滿。到LTE時代,中國手機廠商開始將更過關注焦點放在知識產權爭奪上。知識產權爭奪的最高形態就是標準的爭奪,實際上也是對未來產業主導權的爭奪。從1G、2G時代開始,由于缺乏自己的技術專利,中國不得不付給國外廠商巨額的專利費,這也是中國力挺TD這一本土3G標準的主要原因。
此前,中興手機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呂錢浩在接受通信世界網記者采訪時稱:“在當前4G規模商用即將啟動之際,終端產商應首先做好專利儲備,只有具備豐富專利儲備和研發實力的廠商才能夠把握市場節奏”。目前國內終端廠商中,中興、華為已經在通信領域有一定的專利積累。
目前,在芯片中端領域,除了高通,博通、Marvell、英特爾、聯發科、聯芯科技、創毅視訊、海思等10家以上的芯片廠商,先后有4G基帶芯片產品推出。高通、海思、Marvell、中星微等四家芯片廠商提供了可供商用芯片。
盡管眼下,高通正在接受調查,但是,高通方面表示將配合發改委的調查。可以預見,調查結果將以高通單方妥協告終,畢竟,高通不會想要錯過中國LTE芯片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