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電流或大幅降低 未來納米芯片設計受到挑戰

        電流或大幅降低 未來納米芯片設計受到挑戰

        —— 未來的半導體設計可能遇到障礙
        作者: 時間:2012-11-15 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網 收藏

          一群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們證實,當導線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組成時,電流有可能會大幅度降低;這意味著未來的設計可能遇到障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8963.htm

          上述研究人員是與美國汽車大廠通用()研發部門共同合作,發現讓人驚訝的電流遽降現象;顯示在新興的電子領域,材料的選擇與元件設計可能會成為一大挑戰。隨著元件尺寸持續微縮,未來芯片的設計工程師將需要了解,當金屬導線直徑被局限到僅有幾個原子寬時,電荷的行為模式是如何變化。

          麥基爾大學物理學教授PeterGrutter表示,當芯片線路尺寸逐漸微縮至原子等級,電流阻抗將不再隨著元件的微縮以恒定速率增加;相反的,電阻會“到處亂跳”,展現量子力學的反直覺效應(counterintuitiveeffect)。

          “這個現象可以用橡膠水管來比喻;”Grutter表示:“如果你讓水壓保持恒定,當你縮小水管的直徑,出來的水量就會比較少;而如果你將水管的尺寸縮小到麥稈大小,直徑僅2~3個原子寬,出水量將不再隨著水管橫切面尺寸成比例縮減,其量化(跳躍)方式會是變動的。”

          Grutter與麥基爾大學同仁以及的研究人員將這種“量子怪現象(quantumweirdness)”寫成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該團隊研究了一種超小型的金與鎢(tungsten)合金觸點,這兩種金屬目前時常組合應用于元件中,做為連結裝置內不同零組件的導線。

          在Grutter的實驗室內,研究人員以先進的顯微鏡技術,以原子及精密度擷取鎢探針與金表面的圖像,并以控制精度(precisely-controlled)方法將這兩種金屬結合;而他們發現,通過這種合金觸點的電流比預期低很多。

          麥基爾大學研究團隊與來自研發中心的科學家YueQi合作,完成了這種合金觸點的原子結構機械模型,證實兩種金屬之間電子結構的相異性會導致電流降低四倍,就算兩種材料達成完美介面(perfectinterface)也是一樣。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因為結合兩種金屬材料而產生的晶體缺陷(crystaldefect)──正常情況下完美排列的原子發生錯位--是造成電流下降現象的進一步原因。

          “我們觀察到的電流下降幅度,比大多數專家所預期的高出十倍之多。”Grutter表示,它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未來需要有更多相關研究來克服這樣的問題,可能是透過材料的選擇或是其他的處理技術:“要找到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這樣的問題,而我們是第一次證實這是電子系統會遭遇的大問題。”



        關鍵詞: GM 半導體 納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黑水县| 麻江县| 东乡| 房产| 鄂州市| 岢岚县| 灵璧县| 崇州市| 孟村| 朝阳市| 瓦房店市| 昌邑市| 安徽省| 广水市| 武城县| 宜丰县| 当阳市| 分宜县| 安丘市| 南平市| 洮南市| 紫阳县| 屏山县| 改则县| 建阳市| 高阳县| 大英县| 大庆市| 凤山县| 依安县| 和平县| 乌拉特前旗| 云霄县| 乐至县| 甘德县| 融水| 日照市| 云南省| 和田县|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