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大立光:堅持選擇,不隨外界搖擺
—— 欲與蘋果抗衡
從2006—2009年,大立光每年發放的股利都在10元以上,是不錯的成績。即便這樣,在某一季度大立光的毛利率不甚理想時,林耀英仍堅持向股東道歉,承諾會更加努力幫股東多賺錢。此種態度可以看出大立光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為其永遠不滿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4482.htm宏達電、大立光有一個共同之處:主要負責人很少在媒體曝光,少講話、多做事。也許,這就是他們能把事做好的主要原因。2009年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赴臺,第一站就到了宏達電。這原本是大力宣傳的好時機,但宏達電并沒有為一時的贊美而沉醉。
此外,宏達電、大立光還有一處共同點:堅持選擇,不隨外界搖擺。
一王一后,成績斐然,卻為何輪不到臺灣首富郭臺銘所領導的鴻海、晶圓代工教父張忠謀的臺積電?對于臺灣企業,做手機出身的宏達電、做數碼相機鏡頭起家的大立光,這兩個后起之秀的崛起,代表了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宏達電、大立光代表的是一種新價值,即21世紀的價值:品牌、創新、專注。
另一層意義:從潮流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后期PC產業所倡導的,是教導消費者努力工作,有效率執行;而21世紀的消費潮流則是享受、娛樂。
智能手機的興起,改變了3C產業的毛利。以往,代工一臺筆記本電腦,僅賺人民幣100元。如今,一手就可以掌握的iPhone 4賺的要多的多。宏達電30%以上的毛利率尚輸給蘋果,可以想見一臺售價約600美元的iPhone系列,蘋果公司會入袋多少利潤了。
中國輸出的不缺產品,缺的是高毛利,唯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正視到這個問題,跳脫紅海的掙扎,中國的產業、企業才會受到真正的尊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