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大立光:堅持選擇,不隨外界搖擺
宏達電最近幾年的現金股利分別是:2006年27元、2007年34元、2008年27元、2009年26元,平均每年稅后的每股盈利(EPS)都在30元以上,2006、2007兩年甚至分別達到57.9元、50.5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獲利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4482.htm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宏達電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優勢:
首先是技術派掛帥。宏達電有一個技術導向很強的團隊,卓火土、周永明等前后幾任CEO,都是執著于技術開發的工程師出身,王雪紅也能做到充分授權,讓他們有發揮的空間。
傳統手機是利用不同的芯片組裝而成,而宏達電卻可以不假手外人,自行研發線路串聯,獨辟蹊徑。
再有,就是緊緊咬住蘋果不放。智能手機的頭號“公敵”就是蘋果,任何一家智能手機唯一想做的是就是打倒蘋果。而宏達電在營銷策略上,并不直接與蘋果沖突,往往是搭蘋果的順風車,借蘋果對消費者進行智能手機的先期教育,尋找機會。
在這一過程中,最經典的案例就是“零元手機”。零元手機并不是宏達電首創,但這一策略既幫助消費者認識了HTC,又有效幫助電信行業找到了高端用戶,坐收話費。
從某個程度上說,宏達電開創了一個臺灣企業走出代工之路的新模式,擺脫了代工低毛利的宿命。目前,臺灣前五大計算機代工廠——鴻海、廣達、仁寶、華碩、緯創,雖在全球PC領域不可或缺,但其毛利率始終維持在低位。而對于投資人來說,規模并不代表獲利,如何通過創新以改善收益,才是更現實的思考。
“股后”大立光
大立光電也是一家以創新起家的公司,手機鏡頭組占其營收的九成以上。
大立光電董事長林耀英預估,全球手機未來會以智能型手機的成長最為明朗。所以,從現在開始的5年內,都是智能手機爆發期。從明年開始,智能手機中數碼相機模塊的像素將由500萬像素迅速升級。而為了等待這一美好時光的到來,林耀英堅守了20年。
林耀英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早期在政府擔任公務員,當過老師,在一家糖廠從基層干部做到廠長。到了47歲,林耀英才大膽創業。
在沒有計算機、手機的年代,大立光的主要產品是塑料鏡頭。當時,幾乎所有光學產品的最重要技術都由日本人掌握,臺灣只能生產低端產品。林耀英并不滿意這樣的現況,在創業初期就相當重視公司的自主技術能力。
林耀英有一句名言:與其在貴賓室,不如在研究室。他不喜歡把時間花在與客戶吃飯、喝酒上,并強調:“客戶要的是你的產品,把產品做好了,就算不應酬,訂單一樣來。”
在今年8月的情況說明會上,除了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大立光上半年稅后EPS更達到16.96元。iPhone話題自然是大立光股價的最佳催化劑。500萬像素的相機模塊挾著iPhone上市熠熠生輝,讓大立光備受吹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