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臺灣電子產業走向未來

        臺灣電子產業走向未來

        作者: 時間:2010-09-2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852.htm

          當前概況

          我國臺灣省電子產業從上世紀40年代,以進口元器件組裝收音機起家,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電子產品生產基地,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由臺灣三位著名企業家領軍的三家公司。

          第一家企業就是號稱“臺灣集成電路之父”張忠謀的公司——世界最大硅代工企業。張忠謀是曾在美國TI公司工作過的海歸人士,任“工研院”院長,1986年臺灣提出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1987年建立了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張忠謀任董事長。他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經營模式,不從事任何產品的設計和行銷,而只為從事設計卻無生產線的半導體公司提供制造服務,后統稱為硅代工(foundry)廠。這種經營模式,適應了客觀的需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各地相繼仿效,代工業四處開花,發展迅速。

          據iSuppli市場調研公司日前報告,今年世界代工業營收將比去年飚升39.5%,達到248億美元,創歷史之最,增長率甚至超過了世界整個半導體業(同一公司預測將增長30.5%)。并預測2013年世界代工業將增加到359億美元,2008~2013年5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達到兩位數——12.5%,成長依然可觀。

          今年不惜投資48億美元,規模已接近Intel,計劃朝著28nm、22nm工藝和450mm等先進技術方向努力前進。在世界10大代工企業中,臺積電穩坐龍頭老大的地位,獨占世界45%的市場份額,幾近半壁江山。

          第二家企業就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世界最佳25位總裁之一的施振榮創辦的宏碁公司。施振榮出生在臺灣的一個貧苦家庭,大學畢業工作后,經過多年堅苦打拼,1976年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宏碁公司,盡管公司也從貼牌生產()PC著手,但施振榮堅持“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的精神,從1981年開始打造公司自有品牌——Acer,行銷世界各地,1986年終于成為熱銷產品,享譽全球。

          據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數據顯示,2009年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下,電子產品受到重創,當年唯有世界PC出貨量比上年不減反升,微增1%,達到3億臺。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年宏碁在世界最大5家PC廠商中,成長率最高,出貨量已和業界老二Dell公司僅一肩之差,取代有日(見表3)。這在華人高技術電子整機經營圈內可說鮮有其匹,自創品牌盡顯風流,誰與爭鋒!



        關鍵詞: 臺積電 OEM 晶圓 201009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商都县| 舞钢市| 广德县| 武邑县| 丽水市| 神农架林区| 武山县| 兴隆县| 通州区| 博野县| 清原| 长宁县| 全椒县| 敦煌市| 定西市| 卢氏县| 福州市| 富源县| 南丰县| 神木县| 开封县| 彭山县| 南通市| 大冶市| 和田县| 康平县| 盐城市| 汤阴县| 四会市| 宁陕县| 和田县| 板桥市| 德令哈市| 金湖县| 古交市| 竹北市| 江津市| 田东县| 祁门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