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力CEO舒馬赫去職的靜思
宏力的CEO舒馬赫辭職,是意料中的事。因為舒馬赫是前德國英飛凌的高管,是個外籍的職業經理人。他試圖用西方通用的市場法則來運營中國半導體廠,取得了非凡的成績,然而,最終還是無法適應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特色。從中可能告訴我們,主管部門的產業發展壯大思路與職業經理人不同,由此外籍職業經理人貿然再加入中國半導體業的機會可能減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755.htm舒馬赫如何看宏力?
今年2月歐洲的EE Times采訪了舒馬赫,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舒馬赫自2007年上任以來關于發展宏力的思路,并取得了很大成績。另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訊息,上海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于09年9月起已實現盈利,預計2010年營收將達3億美元,較去年增長近六成。
舒馬赫認為半導體從整體上還非常年青。在過去若干年來看到的全球范圍內的兼并剛開始。到最終,全球半導體制造商中可能只有少數幾家有能力者去繼續跟綜或者創新技術。
顯然,全球還有很大的市場留給具有專有技術的小型制造商(niche players),在這個范圍內,未來也會進一步兼并。
在全球代工領域中,情況有點極端,臺積電占據了全球代工的60-65%銷售額,更可怕的是至少它占據了全球代工80%的凈利潤。
所有其它的代工商只分到剩余的20%利潤,這意味著在臺積電與其它代工之間的不平衡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超過英特爾與AMD。這種態勢稱之為massive consolidation,有眾多數量的公司銷售額在1-3億美元之間,可能其中大多數也無法繼續存活下來。
然而中國的代工企業之間的兼并主要由政府來推動,在中國一旦政府作了決定,其執行是很有力的。
舒馬赫說宏力是一家比較年青的公司,早些年不能實現盈利,但是近期已經有了改變。與許多其它的制造商一樣,目前需要尋找合作伙伴及生存下去。然而宏力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未來如何發展及成長。
雖然宏力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孤立的,許多其它的公司也同樣存在。對于業界的傳言,要把兩家公司捆綁在一起的發展不一定很有道理。未來如此大筆的投資,對于宏力在目前銷售額的基礎上可能是很不現實。依目前宏力的產能,銷售額在3.0-3.5億美元,即EBIT(稅及利息之前的毛利率)在20%或多一點,剛剛靠近盈虧平衡點。對于宏力這樣的規模可以實現盈利,因此表明宏力僅能進行中等規模的適度擴張。
對于宏力的持股者肯定不能接受因為迅速的擴張而產生虧損。所以我們非常關注未來兼并的方案選擇。作任何事情必須要能有盈利,否則就不可能持續發展。為了能支持長久的盈利,宏力最終的計劃是上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