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市場可能認為,IC設計行業技術壁壘高,境外巨頭先發優勢明顯;陸企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在物聯網新終端不斷涌現的情況下,保住現有行業地位實屬不易,縮小差距更是困難。我們認為:物聯網時代新特點有望重塑行業競爭格局,陸企在良好外部環境的支持下供給能跟上,需求有保障,有望實現彎道追趕。
供給能跟上:存量高端芯片并購突破,增量中低端芯片差距較小。
(1)手機、平板、PC等高端芯片市場增速放緩,行業景氣下行,部分企業盈利困難,并購標的可得;陸企有望在國家、社會資本和資本市場的支
- 關鍵字:
物聯網 IC設計
- 政黨輪替后,選前兩大影響半導體發展案--“紫光入股矽品案”、“IC設計開放陸資參股”還能否過關,連臺灣經濟部官員都沒把握。因為兩大案都有兩關要過,除要新行政團隊點頭,也須獲得多數新科立委支持。產業專家認為,臺灣對半導體產業若采取封鎖陸資策略,將使產業陷入低價競爭泥淖。
紫光集團扣關臺灣半導體,“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日前曾公開表態,在部分疑慮未厘清前,沒有開放空間。經濟部次長沈榮津指出,不管是IC設計開放陸資、還是紫光案,選前立
- 關鍵字:
IC設計
- 開放陸資來臺投資IC設計,目前沒有時間表。圖為IC設計廠產品。(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資來臺投資IC設計產業,確定短時間內無望!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30日坦言,目前立法院已決議現階段不得開放,加上大陸紫光集團“高調”入股臺系封測廠事件余波蕩漾,松綁一事渺茫,現無時間表可言。
稍 早經濟部長鄧振中曾表示,力拚任內開放陸資來臺參股IC設計產業。但大陸紫光12月中砸大錢,一口氣擬入股矽品、力成及南茂等臺灣3家封測廠,引起臺灣輿 論反彈,更遭朝野封殺。立法院已決議現階段禁止開
- 關鍵字:
IC設計
- 盡管聯發科依然雄霸全球3G智能型手機芯片市場,然近年來大陸IC設計產業勢力快速崛起,加上大 陸政府頻頻祭出半導體扶植政策及補貼措施,聯發科2015年已逐漸面臨攻守失據的壓力,為全面強化競爭優勢,聯發科接連發動多起購并案,但隨著3G手機芯 片毛利率表現每況愈下,無法扛起獲利重任,聯發科2016年營運成長恐將面臨大考驗。 臺IC設計業 者指出,芯片廠業績成長通常必須憑藉新產品及市占率持續擴張,聯發科從PC相關芯片市場轉戰消費性電子產品,再跨入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
- 關鍵字:
聯發科 IC設計
- 從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進步神速,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將超過1200億元,與2010年相比實現230%以上的增長。同時,我國有9家IC設計企業躋身全球前50強,其中有三家進入全球前10強。
集成電路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與基礎,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保障 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撐。基于此,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在即將收官的“十二五&rdqu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IC設計
- 陸企積極入股臺灣科技業,引發國內輿論防堵臺灣IC設計業被境外買走,對此,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認為,科技應用功能不斷整合,全球半導體、IC設計 產業進入全新轉型期,并購風潮迅速延燒,國內業者未來能夠活存的家數僅約10家,以目前包含未上市100多家IC設計業者估算,活存率將不到一成。 美國大企業生態系當靠山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主任蘇孟宗指出,目前看來可以“活的好”的臺灣IC設計業,是因為已加入Google、或與美國大型業者的生態系統整合,其余未 加入的九成廠商,并不是技術不如其他業者,甚至可
- 關鍵字:
IC設計
- 開放大陸資本來臺投資IC設計公司的限制,先經政府官員私下拋出風向球,接著大陸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點出兩岸不平等的機制,加上臺灣一線IC設計公司敲邊鼓的動作,臺灣有關當局看似已作出適度開放的決定。
不料,在摻雜2016年總統大選的政治語言,侯選人也紛紛表達不支持后,大陸資本來臺投資IC設計公司似乎又成懸案,連接下來的公聽會是否要繼續辦下去,也沒定論。
其實限制大陸資本進入臺灣IC設計產業早已不是緊筘咒,有本事的人,左拐右彎早就進來了;沒本事的人,也不可能請求他來救濟臺灣。
其實開放
- 關鍵字:
紫光 IC設計
- 2015年在終端需求不振的影響下,無晶圓廠(Fabless)IC設計產業度過了艱辛的一年。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5年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產值成長率為負8.5%,約805.2億美元,臺灣無晶圓廠IC設計產值年成長率衰退9.5%,約154.6億美元。
拓墣半導體分析師陳穎書表示,2016年終端需求將較2015年稍有起色,然而智能手機、筆電需求成長有限、平板計算機持續衰退,新興應用如物聯網等又尚在 發展初期,產值貢獻度仍低,因此IC設計產業的營運仍然艱困,年產值依舊難脫離衰退
- 關鍵字:
IC設計 晶圓
- 中國大陸紫光集團計劃入股臺灣3家半導體封測廠,產業界對此看法兩極。工商協進會榮譽理事長駱錦明今天(14日)表達反對,認為紫光只是資金挹注,沒有引進技術(knowhow),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助益不大。不過,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則表示,工總主張兩岸要加強合作,也認同要保護技術,至于保護技術的方式很多,業者比政府更清楚,政府不宜干涉太多,他認為政府應該要開放。
中國大陸紫光集團出手,拿出重金新臺幣687億,希望入股矽品與南茂2家上市半導體封測廠。學界發起“反對開放中資投資臺灣IC設計產業&rdq
- 關鍵字:
紫光 IC設計
- 2015年在終端需求不振的影響下,無晶圓廠(Fabless)IC設計產業度過了艱辛的一年。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5年全 球無晶圓廠IC設計產值成長率為負8.5%,約805.2億美元,臺灣無晶圓廠IC設計產值年成長率衰退9.5%,約154.6億美元。 拓 墣半導體分析師陳穎書表示,2016年終端需求將較2015年稍有起色,然而智能手機、筆電需求成長有限、平板計算機持續衰退,新興應用如物聯網等又尚在 發展初期,產值貢獻度仍低,因此IC設計產業的營運仍然艱困,年產值依舊難脫離衰退
- 關鍵字:
IC設計 處理器
- 研調機構ICInsights預估,今年前10大整合元件製造(IDM)廠營收將持平表現,反觀前10大IC設計廠則恐將衰退5%,這將是史上第2度IDM廠表現優于IC設計廠。 ICInsights指出,2010年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與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Flash)市場分別大幅成長75%及44%,帶動當年半導體IDM廠營收成長達35%。 IC設計廠因普遍并未受惠DRAM與NANDFlash市場高度成長,2010年IC設計廠營收僅成長29%,是史上首度IDM廠表現優于IC設計廠。 ICI
- 關鍵字:
IDM IC設計
- 集成電路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與基礎,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撐。基于此,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在即將收官的“十二五”期間,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中表現最為活躍、增長最快的行業,取得了哪些傲人的成績? 《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相關目標是,“十二五”期間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收入倍增,到“十二五”末占全球集成電
- 關鍵字:
IC設計 集成電路
- 臺灣政府正考慮解除中國投資臺灣半導體“設計”產業的禁令,包括無晶圓廠 IC設計公司聯發科(MediaTek)以及代工廠臺積電(TSMC)與聯電(UMC)等公司都屬于研擬開放中資投資的IC設計產業。
中資已經允許進入臺灣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其他部份了,例如測試與組裝;然而,晶片設計與制造業被視為是臺灣經濟奇跡的核心,一向受到保護。日前,經濟部長鄧振中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訪問時表示,臺灣現在需要適度的政策松綁。
這個時間點剛好就發生
- 關鍵字:
IC設計 臺積電
- 兩岸的IC設計公司在先進制程節點晶片設計和其復雜度的進展令全球半導體界矚目。于此同時,對領先EDA工具的需求也持續上升。
Cadence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Innovus設計實現系統,稱其為新一代的實體設計實現解決方案,使系統開發人員能夠在先進的16/14/10奈米FinFET制程以及其他成熟的制程節點上交付最佳功耗、性能和面積(PPA)指標的設計。
2015年10月中旬,我拜訪了Cadence位于美國矽谷的總部,與Cadence公司設計實作產品事業部的產品管理總監Vinay Patward
- 關鍵字:
Cadence IC設計
- 在韓國引以為傲的存儲器市場上,大陸和美國迅速追擊,韓國半導體業者危機感提升,但是仍然未受到韓國政府重視,韓國政府2016年未編列半導體預算,使韓國半導體業界不滿聲浪高漲。
- 關鍵字:
半導體 IC設計
ic設計介紹
IC設計是將系統、邏輯與性能的設計要求轉化為具體的物理版圖的過程, 也是一個把產品從抽象的過程一步步具體化、直至最終物理實現的過程。為了完成這一過程, 人們研究出了層次化和結構化的設計方法:層次化的設計方法能使復雜的系統簡化,并能在不同的設計層次及時發現錯誤并加以糾正;結構化的設計方法是把復雜抽象的系統劃分成一些可操作的模塊,允許多個設計者同時設計,而且某些子模塊的資源可以共享。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