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汽車公司8日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它們將削減汽車產量。 這是1月6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利伯蒂維爾拍攝的福特汽車。(新華社發,喬爾·萊納攝)這是1月6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利伯蒂維爾拍攝的福特汽車。(新華社發,喬爾·萊納攝) 據外電報道,福特表示,其位于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裝配廠將停產。菲亞特克萊斯勒表示,將推遲其墨西哥工廠生產重啟時間,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蘭普頓的工廠也將停產。豐田表示,將削減美國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工廠部分皮卡的產量。 報道說,由于全
- 關鍵字:
芯片 福特 豐田 車企減產
- 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汽車公司8日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它們將削減汽車產量。 據外電報道,福特表示,其位于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裝配廠將停產。菲亞特克萊斯勒表示,將推遲其墨西哥工廠生產重啟時間,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蘭普頓的工廠也將停產。豐田表示,將削減美國得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工廠部分皮卡的產量。 報道說,由于全球車企生產反彈速度超出預期,當前汽車和電子產品制造商正面臨芯片短缺困境。同時,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居家辦公人數增加,個人電腦需求增加,使全球芯片產能緊張,這也是目前汽車芯片短缺的原因之一。
- 關鍵字:
芯片 汽車芯片
- 眾所周知,在90年代,聯想有了一次“技工貿”與“貿工技”之爭,而所謂的技工貿是指倪光南主張研發核心技術,以此搶占科技與市場的制高點,他提出要自己做芯片,做中國版的英特爾。而貿工技則是指柳傳志希望先利用成本優勢占領市場,擁有一定規模之后再去做技術開發。后來柳傳志堅持的貿工技思路勝利,倪光南堅持的技工貿思路失敗。所以此后的30年,聯想沒有自研芯片,一直采用intel或amd的芯片,而這也是經常被大家吐槽的地方,覺得要是當年聯想研發芯片 ,中國芯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子了。當然,當年聯想研發芯片真的會成功么?誰也說
- 關鍵字:
聯想 芯片
-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說到互聯全球的技術,半導體芯片居功至偉。但是這小小的芯片,究竟是如何走進我們生活每一處的呢? 從不夜城到偏遠鄉村,一項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從口袋里的智能手機到支持互聯網運作的龐大數據中心,從電動踏板車到超音速飛機,從起搏器到預測天氣的超級計算機,不管是看不見的還是鮮為人知的,所有這些設備或設施的內部,都包含一項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微小技術:半導體。 半導體是現代計算的基本組成部分。被稱為晶體管的半導體設備是在計算機內部運行計算的微型電子開關。1
- 關鍵字:
半導體 芯片 硅 石英砂
- 近日,有媒體報道,北美半導體生產設備制造商 11 月的銷售額延續環比下滑的狀態,降至 26.1 億美元。此前7、8、9三個月,北美半導體生產設備制造商的銷售額突然出現瘋狂的暴漲,而這種態勢在10月份嘎然而止,到11月,下滑勢頭依然沒有止住,預計到12月這種狀況依然不會有太明顯的改善。對于這種神奇的過山車式的增長情況,其背后的原因也非常明顯——都是華為造成的!今年8月17日,美國政府發起了第三輪針對華為的"制裁",要求只要是供應鏈企業采用了源自美國的技術和原料,就不能出售產品和服務給華為
- 關鍵字:
華為 芯片
- 有消息稱,歐盟為了盡快繞開美國的技術禁令,法德等歐盟17國決定在未來的2到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研究半導體技術,以便服務華為等在內的更多海外客戶。而有數據顯示,在美國開放給供貨華為的公司中,除了美國企業外,還允許亞洲的企業如三星、索尼、臺積電供貨華為,但就是沒有歐盟的企業,這給歐盟帶來的直覺就是美國利用技術霸權排斥其在中國的半導體市場,為自己國內的半導體公司謀利。繞開美國技術,可行性有幾高?大家知道,信息技術的發源地在美國,現在相關的技術或設備,基本都有美國的影子,要完全繞開美國,是相當難的。但這又并非
- 關鍵字:
華為 芯片
- 歷經多輪調整,半導體板塊到目前為止還是領漲兩市,Wind半導體與半導體設備板塊年內漲幅已達66%; 而芯片行業熱議的“缺貨漲價”問題已經波及到了車企。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業內 人士了解到,受新冠疫情影響,電子產業鏈上下游相繼傳導“搶庫存”壓力,最終從下游相對低毛利產品蔓延,本次傳出的汽車缺芯問題則是最新的演化; 另一方面,產業資本進一步緊密抱團,通過認購定增等方式加深綁定,或者跨“界”擴產。 汽車芯片罕見缺貨 對于近期傳出“大眾缺芯被迫停產”的消息,各方已經有了回應: 雖然不至于“停產”,但
- 關鍵字:
芯片 半導體
- 據報道,英特爾公司旗下的Habana Labs業務周三表示,從英偉達手中奪取云和數據中心計算市場份額尚需時日,但本周與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的交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去年12月,英特爾斥資約20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于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公司Habana,希望擴大其人工智能產品組合以支持數據中心業務。 Habana的Gaudi人工智能訓練處理器于2019年6月推出,它擁有更快的處理速度,可與英偉達的同類產品競爭。 Habana的首席業務官伊坦·麥迪納(Eitan Medina)說:“我們必須明白自己
- 關鍵字:
英偉達 英特爾 人工智能 芯片
- 三星即將發布Galaxy S21系列,提供驍龍版和Exynos版兩種選擇。其中國行、美版為驍龍版,歐洲市場發售的是Exynos版本,處理器將命名為Exynos 2100,驍龍版使用的處理器是驍龍875作為一款定位高端旗艦的手機芯片,Exynos 2100和驍龍875一樣具有強悍的性能。11月18日消息,據報道,高通驍龍875和三星Exynos 2100都使用了5nm工藝制程,而且兩顆芯片都有超大核(ARM Cortex X1)、大核(ARM Cortex A78)和小核,采用“1+3+4”三叢集架構。報道
- 關鍵字:
三星 Exynos 2100
- 11月12日消息,據了解,三星Exynos今天在上海舉辦了首場面向中國市場的新品發布會,并發布了具有旗艦級性能的Exynos 1080移動處理芯片。集成了5G模組的Exynos 1080是三星首款基于最新的5nm EUV FinFET工藝制造的處理器。在發布會上,三星電子系統LSI還宣布,vivo將首發搭載Exynos 1080處理器的終端產品。三星電子系統LSI營銷高級副總裁Dongho
Shin稱,通過采用和集成現有的最先進技術,例如5nm EUV和最新的處理內核,Exynos
1080可以在
- 關鍵字:
三星 5nm Exynos 1080
- 11月10日早間消息,在AMD成功跨界游戲主機等諸多領域之后,消息人士爆料了特斯拉的內部規劃藍圖,其中就出現了將AMD Navi 23核心用于車機的構想。傳特斯拉將使用AMD芯片 特斯拉最早的時候在其MCU控制器中使用的是英偉達Tegra 芯片;之后特斯拉換用了自己的芯片并推出全自動駕駛(FSD);再之后,隨著Autopilot的推出,特斯拉又轉向了英特爾芯片。而現在看來,可能要輪到AMD了。爆料的消息 關于此次AMD新一代Navi23與特斯拉車機的更多細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特斯拉目前的方
- 關鍵字:
特斯拉 AMD 芯片
- 11月4日訊,據韓國權威媒體BusinessKorea報道,三星系統LSI業務部表示將在2021年向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OPPO和vivo供應其用于智能手機的Exynos系列處理器(AP)。
- 關鍵字:
三星 小米 vivo OPPO Exynos
- 10月20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關于芯片項目爛尾的報道引發關注,請問我們如何在推動該產業發展的同時,避免一擁而上和虛假項目的出現?”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回應說,“我們也注意到,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孟瑋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健康有序發
- 關鍵字:
芯片
- 據外媒Fudzilla報道,多個消息靈通的消息人士告訴他們,針對擬議的Nvidia-ARM收購,硅谷發生了大規模起義。Fudzilla進一步表示,他們已經與多家技術公司的人員進行了交談,根據討論,除了ARM和Nvidia外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單交易將對行業不利。而來自中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可能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但這是一個未來的問題,因為傳統上需要18到24個月才能完成重大合并。報道進一步指出,由英特爾,高通,特斯拉和芯片市場上其他一些主要參與者組成的令人興奮的聯盟正在商討中,以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并向美國和全球
- 關鍵字:
Nvidia Arm 芯片
- 記者近日從經開區獲悉,亦莊企業賽微電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正式通線投產運行,產能為1萬片/月。這也標志著北京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芯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據了解,該項目分期建設,最終完全達產后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大家熟悉的生產線側重二維空間,不斷讓芯片變得更小;而MEMS屬于集成電路特色工藝,聚焦的是三維空間,芯片內部結構也縮小至納米量級,格外考驗芯片制造實力。”賽微電子董事長楊云春介紹。微機電系統(MEMS)是指用微機械加工技術
- 關鍵字:
MEMS 芯片 賽微電子
exynos 2500 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exynos 2500 芯片!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exynos 2500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exynos 2500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