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歐冶半導體在上海車展期間,正式發布了一體化Combo輔助駕駛芯片及解決方案。此次發布的一體化Combo輔助駕駛芯片及解決方案基于歐冶半導體的龍泉560Plus/Pro/Ultra系列芯片,集成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IP,包括寸心NPU、明眸CV、驚鴻ISP、圖韻DPU等,以高集成、高兼容、高可靠三大特性重新定義了輔助駕駛芯片的標準。一體化Combo輔助駕駛芯片及解決方案支持主流算法和快速部署,同時集成ASIL-D級功能安全島,適配全生態鏈軟硬件,支持全球供應鏈,以助力客戶快速量產,為輔助
關鍵字:
歐冶半導體 一體化 Combo 輔助駕駛
4月25日消息,據地平線官方公眾號,近日,地平線正式宣布與全球領先的汽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博世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博世將基于地平線征程6B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攝像頭,并基于征程 6E/M打造博世縱橫輔助駕駛升級版。目前,基于征程6系列開發的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攝像頭與博世縱橫輔助駕駛升級版均獲得多家車企的項目定點?;谡鞒?E/M的博世縱橫輔助駕駛升級版,芯片算力可達80TOPS或128TOPS,并融合領先的BEV Transformer及占用網絡感知算法,能夠實現高速領航輔助、多達10條路線的城區記憶行車輔助
關鍵字:
博世 地平線 輔助駕駛
未來某一天,整個社會可能會對人工智能以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感到相對舒適。至于這一轉折點何時到來,我無法預知;然而,我認為到那時,“智能”部分可能會比“人工”部分更接近“真實”。與此同時,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實現的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可以在車輛安全系統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這些車輛的安全系統更容易被普通消費者掌握和使用。深度學習是一個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概念,但由于特定的應用、技術(當然還有)通用計算平臺的性能,它現在變得更加相關。深度學習的“深度”來自于在輸入層和輸出層之間實現的隱藏層數量,
關鍵字:
汽車電子 輔助駕駛 ADAS 人工智能
恩智浦CoreRide平臺于2024年初發布,是首個將處理、車輛網絡和系統電源管理與集成軟硬件結合在一起的開發解決方案,旨在打造易于使用的車輛集成平臺,從而實現卓越性能并縮短上市時間。如今,恩智浦推出了全新的S32J系列高性能以太網交換機,為汽車制造商(OEM)提供了更高效且可重構的網絡選擇。S32J系列與恩智浦S32處理設備共享NETC交換核心,作為通用網絡基礎,使其能夠作為一個擴展的虛擬交換機運行。這簡化了與其他新推出的恩智浦CoreRide平臺產品的集成和軟件復用,進一步提供了更靈活、高效的網絡選項
關鍵字:
汽車電子 輔助駕駛 ADAS
據武漢經開區官微消息,11月9日,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2024年度大會在武漢經開區舉行。會上,由東風汽車牽頭組建的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發布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 ,填補國內空白。據悉,DF30芯片是業界首款基于自主開源RISC-V多核架構、國內40nm車規工藝開發,全流程國內閉環,功能安全等級達到ASIL-D的高端車規MCU芯片,已通過295項嚴格測試。DF30芯片適配國產自主AutoSAR汽車軟件操作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動力控制、車身底盤、電子信息、駕駛輔助等領域。
關鍵字:
車規級MCU risc-v 車身控制 輔助駕駛
10 月 23 日消息,國新辦 10 月 23 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 2024 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前三季度我國汽車工業運行整體良好。從汽車產業整體看,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前三季度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7.9%,產銷分別完成 2147 萬輛和 2157.1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9% 和 2.4%。趙志國提到,汽車工業運行還面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海外出口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等挑戰。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關鍵字:
輔助駕駛 ADAS 汽車電子
IT之家?9 月 11 日消息,韓媒 The Elec 今日援引行業消息源報道稱,三星電子又收獲一份 2nm 制程先進工藝代工訂單,將為美國無廠邊緣 AI 半導體企業安霸 Ambarella 生產 ADAS(IT之家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芯片。知情人士表示,三星近期成功中標安霸的代工訂單,相關產品預計于 2025 年流片,計劃 2026 年量產。根據三星今年 6 月公布的 2nm 家族路線圖,初代 SF2 工藝將于 2025 年量產,而面向車用環境的 SF2A 量產時間落在 2027 年。若市場
關鍵字:
三星 2nm 晶圓代工 ADAS 輔助駕駛
7 月 28 日消息,特斯拉開始向用戶推送 FSD(Supervised)v12.5.1 更新,據悉該版本包含多項改進,包括將城市和高速公路駕駛功能整合,并首次支持 Cybertruck 車型。特斯拉FSD(Supervised)v12.5.1版本于周五開始向部分用戶的車輛推送,據
Not a Tesla App 平臺顯示,該更新同 2024.20.15
軟件一起推送。此前數周,馬斯克曾多次預告該版本的部分功能,新版本的一大亮點是更早、更自然的車道變更。該版本備受期待,因為馬斯克曾在 5 月份表示
關鍵字:
特斯拉 FSD v12.5.1 變道 Cybertruck 輔助駕駛
在內卷到冒火星子的本土電動汽車市場,技術傳播成了一種非常有力的營銷手段。在智能座艙領域,對豐富應用生態的兼容性、是否具備認知和理解能力強大的多模態感知成了新質生產力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區隔,在智能駕駛領域,無圖高階智駕方案成了可以標榜車企智能駕駛算法實力強大的技術路線。春雨潤物細無聲,這樣的技術傳播多了,就會潛移默化地塑造人們的心智。比如,被很多人調侃智能化存在短板的比亞迪,前段時間展示城區NOA功能時,就被很多媒體特意強調“目前的方案依賴高精地圖”。有圖等于落后,無圖等于領先,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說法是無可
關鍵字:
輔助駕駛 新能源汽車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繼上月底的招募活動后,小鵬汽車今日宣布面向全球用戶發起 AI 天璣 XOS 5.2 嘗鮮招募,覆蓋小鵬 G9、P7i、G6 與 X9 車主,各車型 1000 人,共計 4000 人。IT之家注意到,本次報名現已開啟,7 月 23 日 23:59 結束,報名結果將在報名結束后的 2 個工作日后通過 App 站內信通知到入選車主,推送預計在報名結束后 2 個工作日啟動。據介紹,這是國內和海外用戶首度同步體驗 XOS 5.2,該版本功能涵蓋
關鍵字:
小鵬 AI 智能駕駛 輔助駕駛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市場分析機構 Canalys 發布《中國市場下一代智能座艙發展路徑辨析》報告,報告稱隨著視覺算法推廣提升實際應用體驗,以及感知決策硬件成本下降,推動 L2+ 高階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加速落地。預計 2025~2026 年,城市導航輔助駕駛系統 (NOA) 將快速下探至 15 萬元以下的市場。整體 L2+ 滲透率將上升到 9.3%,較 2023 年增長 75%。對于 L3 輔助駕駛,按現有市場產品能力判斷,將在法規與標準出臺后,快速覆蓋 30 萬元
關鍵字:
汽車電子 輔助駕駛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有助于減輕駕駛分心的影響,從而為駕駛員、行人和弱勢道路群體提供周全的保護。
關鍵字:
ADAS 輔助駕駛 視覺感知
毫米波雷達大規模用于汽車輔助駕駛的傳感器,由于受氣象變化、可見光強弱影響較小,測距較精準,可以和攝像頭取長補短,共同實現可靠的AEB功能。2018年版C-NCAP加入了主動安全配置(AEB)性能測試要求,而2021年版C-NCAP調高了主動安全部分權重【1】。交通運輸部發布了《營運車輛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性能要求和測試規程》(JT/T1242-2019)于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營運車輛自動緊急制動(AEB)系統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環境適應性要求和測試規程。本文簡要介紹了毫米波雷達信號處理
關鍵字:
英飛凌 輔助駕駛
談起近兩年的智能駕駛演變過程,可以用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名《狂飆》來形容。汽車領域進入智能化賽道之后,不僅拼馬力,更要拼芯片算力。芯片在新能源汽車中充當的是車輛的“大腦”,算力水平越高車機系統處理數據的能力越強,對軟件的服務能力越好。為了營造出智能化水平更為出色的數據,各大車企在芯片算力上進行內卷。有數據顯示,中國自動駕駛行業2022年規模增速將達到24%;智能攝像頭產品出貨量增速超15%,催生出大量的智能芯片需求。但我們的車輛真的需要那么高的算力水平,消費者有必要為那些“高智能”買單嗎?造車大廠“卷”得冒火
關鍵字:
算力 自動駕駛 智能汽車 輔助駕駛
日前一輛已經發生側翻事故的貨車,卻被一輛行駛于內側的 特斯拉(Tesla Model 3) 給撞上。根據國道警方詢問駕駛者后表示,駕駛者有看到前方貨車發生事故,但煞車已來不及,并聲稱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僅半開狀態,盡管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一直在不斷改進,但它還不足以防止發生此類事故。光電協進會(PIDA)認為,特斯拉駕駛輔助功能的車輛之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會撞到道路上的靜止物體,可能是輔助系統實際上僅適用于行駛中的車輛,如果遇到靜止的物體,該功能將僅提供提示,并且不會自動停止,或者由于太陽的反射使傳感器誤認為白
關鍵字:
Tesla 輔助駕駛 自動駕駛
輔助駕駛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輔助駕駛!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輔助駕駛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輔助駕駛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