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品牌細分,蘋果在2014年第四季度仍然是平板電腦市場的老大,出貨量為2140萬臺,市場占有率為28.1%。不過兩項數據均較2013年同期水平有所下滑,其中出貨量同比下滑17.8%。三星平板電腦出貨量僅次于蘋果iPad,第四季度達到1100萬臺,市占率為14.5%,但同樣較2013年同期水平有所下滑,其中出貨量同比下滑18.4%,幅度甚至大于蘋果。
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為蘋果、三星、聯(lián)想、華碩和亞馬遜。除了聯(lián)想外,其他四個品牌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滑。聯(lián)想第四季度出貨量為370萬臺,
關鍵字:
蘋果 平板 三星
2月3日電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下屬中國電子報社3日發(fā)布的《中國好手機年度報告暨2015年流行趨勢》顯示,2014年國產手機銷量占整體手機市場比例穩(wěn)固在七成以上,并接近80%,其中不乏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以上的中高端手機。不過,國產手機品牌在利潤層面與三星、蘋果仍有距離。
《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品牌競爭發(fā)生了轉折性變化,國產手機的銷售量、銷售額占比穩(wěn)固提升,國際品牌增長乏力;國產手機通過打造明星機型不斷提升贏利能力和品牌價值;手機營銷主戰(zhàn)場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互聯(lián)網子品牌或新品牌頻出,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華為
雖然蘋果最新財報顯示凈營收等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是,其背后卻隱藏著業(yè)務的不平衡:iPhone比去年同期增長46%,而iPad卻下滑18%。iPad的商用,蘋果面臨著Intel路線和ARM路線兩種選擇,它會如何抉擇呢?
關鍵字:
ARM Intel 蘋果
物聯(lián)網先行國家都有誰
美國
無可否認,美國在物聯(lián)網革命中處于前沿。美國有諸如蘋果、博通、英特爾、福特、IBM和通用電氣等公司,還有大行眾包之道、利用加速器基金和創(chuàng)投基金的許多個人和初創(chuàng)企業(yè),他們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物聯(lián)網設備,美國確實是這個大有發(fā)展前途行業(yè)里的金礦。
韓國
有“寧晨之地”之稱的韓國在科技進步上可是不甘消停。韓國國內最大的電子巨頭三星和其他公司的產品風靡全世界。三星產品不僅是蘋果移動設備產品的競爭對手,三星還生產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如能夠連接到互
關鍵字:
物聯(lián)網 蘋果 博通
據國外媒體報道, 蘋果將斥資20億美元把此前因GTAT破產而荒廢的藍寶石工廠改造成一個數據中心。
蘋果公司表示位于亞利桑州Mesa的藍寶石工廠“將成為全球網絡指揮中心”。規(guī)模130萬平方英尺的工廠將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并預計將創(chuàng)造150個全職職位以及300到500個建筑和貿易相關工作,遠遠低于藍寶石工廠生產所需要的2000個左右的就業(yè)崗位。
蘋果表示,“這筆20億美元的投資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 這座工廠曾經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板,
關鍵字:
蘋果 藍寶石
如果僅從蘋果、三星上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兩家公司智能手機的銷售情況貌似都還不錯。在2015財年第一財季(2014年10月至12月)中,蘋果宣布其售出了7450萬部iPhone,這也創(chuàng)下了該公司史上的最新紀錄。隨后,三星也在其2014財年第四財季業(yè)績中稱,其智能手機銷量在7100萬部至7600萬部之間。由于數據的模糊性,這也引發(fā)了不少分析師猜測其具體銷量。從表面上看,三星給出的也是利好消息,但實則不然。
蘋果的iPhone幫助該公司在2015財年第一財季實現(xiàn)凈利潤180億美元,創(chuàng)下了全球公司史上的單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手機空機均價比較
貧富兩極化、中產階級消失不僅是現(xiàn)實世界的現(xiàn)象,華爾街日報指出,與奢侈品畫上等號的蘋果、低價的小米的成功,反應世界經濟現(xiàn)況,中階智慧型手機因此大幅縮水,華爾街日報并預期,只要蘋果繼續(xù)維持奢侈品的形象,就能維持強勁營收展望,而Android則因為高規(guī)低價越演越烈,平均單價將會持續(xù)下跌。
華爾街日報表示,Android手機價格下滑與市場供需法則脫離不了關系,零組件成本不斷下滑,中國制Android手機只要符合消費者的最低需求即可,不僅讓Android
關鍵字:
蘋果 小米
美國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知名投資人本奈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本周在個人博客中撰文稱,龐大的智能手機供應鏈帶來了小尺寸、廉價、低功耗的各類元件,這培育了一批全新的產品,例如無人機、可穿戴計算設 備,以及其他互聯(lián)設備。以下為文章全文:
過去30年,PC和PC供應鏈主導著科技行業(yè)。PC及其元件被用于各類設備,這不僅僅是個人電腦,也包括ATM機和工業(yè)控制設備。今天,這一時代已經結束,而智能手機供應鏈已經處于主導地位。
&nb
關鍵字:
智能手機 蘋果 HomeKit
根據IDC研究統(tǒng)計數據顯示,平板電腦在2014年第四季內全球出貨量呈現(xiàn)下滑3.2%比例,其中雖然蘋果在新款iPad Air 2帶動整體出貨量,并且超越三星多達1040萬臺,但相較去年同期卻整整下滑17.8%,顯示包含iOS與Android平臺平板市場需求呈現(xiàn)衰退。而或許因此,蘋果近期持續(xù)傳出將推行對應商務應用的12.9寸iPad Pro,或許希望瞄準不同應用市場增加整體出貨量。
從IDC針對2014年第四季的平板電腦全球出貨量表現(xiàn)統(tǒng)計,顯示蘋果在推行iPad Air
關鍵字:
平板 蘋果 iPad
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近期接連推出首款穿戴式產品,不僅再度炒熱市場話題,亦將健身手環(huán)及智慧手表傳感器規(guī)格戰(zhàn)推向嶄新局面。兩家公司各利用UV光、壓力及心率等傳感器,為穿戴裝置提供新穎的環(huán)境和生物感應功能,可望刺激其他品牌廠跟進,點燃新一波感測技術戰(zhàn)火。
工研院南分院微系統(tǒng)中心特別助理陳弘仁表示,微軟和蘋果皆布局穿戴裝置多年,并累積為數龐大的專利,近來兩家科技大廠的產品Microsoft Band、Apple Watch相繼付諸實現(xiàn)后,也旋即成為業(yè)界焦點。尤其微軟、蘋果有志一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微軟 蘋果
《今日美國》(USATODAY)日前發(fā)表題為《AppleWatch亟待成功的五大理由》(5 reasons why Apple Watch needs to be a hit)的文章,分析了蘋果智能手表需要“一炮而紅”的五大理由。分析認為,一旦AppleWatch上市獲得成功,可緩解當前蘋果iPhone在總營收中占比過大的壓力,還可向谷歌證明蘋果如何為可穿戴產品市場樹立標桿,同時增加蘋果新產品的宣傳噱頭等。
以下為文章內容概要:
蘋果上周發(fā)布的2015財年第一季度的
關鍵字:
蘋果 手表
新年伊始,馬云評價京東模式是悲劇,引發(fā)口水仗,談話出自方興東2014年7月與馬云的一次喝茶聊天。這十多年來,方興東幾乎每年都會作為朋友見一次馬云,他們私下究竟聊什么?
最早聽到馬云大名,是在早年一次與互聯(lián)網界朋友的飯局上。
有人說,《互聯(lián)網周刊》上登了篇文章,有人居然自稱是中國互聯(lián)網之父,這個人就叫馬云。大家哄堂大笑,把馬云當作騙子,認為那篇文章肯定是花錢刊登的軟 文而已。那時,馬云還遠不是杭州互聯(lián)網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更不用說已經風起云涌的中國互聯(lián)網界。那時,連如雷貫耳的張樹新、張朝陽等
關鍵字:
蘋果 谷歌 騰訊
通過謹慎的財務管理,蘋果在元器件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提前數年采購元器件、壟斷產品供應的能力,一直被蘋果用來降低元器件成本,同時限制競爭對手使用最新的技術。
關鍵字:
蘋果 Android
互聯(lián)網不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外之地”。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創(chuàng)新、保發(fā)展、保未來,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創(chuàng)新應得到更多尊重和回報,知識越來越值錢。
關鍵字:
蘋果 愛立信
本周各大科技公司財報發(fā)布拉開了序幕。在過去2014年自然年最后一個季度中,如果按照當季凈利潤計算,蘋果公司一個季度的凈利潤幾乎相當于25個facebook,4個三星,3個微軟,以及100個雅虎。
營收方面,在已發(fā)財報的硅谷巨頭中,英特爾、微軟、AMD、雅虎、eBay、IBM加在一起的,還距離蘋果有19億美元的差距。
蘋果第四季度財報堪稱史上最強財報,180億美元的凈利潤創(chuàng)下了全球商業(yè)史上公司單季最高的記錄,這個級別的其他公司均為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公司。
蘋果70%的營收已經歸功于ip
關鍵字:
蘋果 雅虎
蘋果介紹
蘋果電腦公司由斯蒂夫?喬布斯、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創(chuàng)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設計,并被Byte的電腦商店購買了50臺當時售價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設計。
1977年蘋果正式注冊成為公司,并啟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蘋果標志。同時,蘋果也獲得了第一筆投資——Mike Markkula的9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