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由于面臨來自手機廠商的激烈競爭而業績下滑,三星電子周四宣布,將在2015年凍結韓國員工的工資。這是三星6年來首次采取凍結工資的舉措。
報道稱,今年1月份,三星電子發布了最新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自2011年來首次遭遇年利潤下滑的不利局面。反之,其主要競爭對手蘋果因發布iPhone6而獲取大量市場份額,來自中國的小米也是三星的一大強勢對手。
上一次三星凍結員工工資還是在2009年,當時該公司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不過自此之后,三星上調了工資。
三星發言人并未詳細說明
關鍵字:
三星
201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15)即將于3月2至5日于巴塞隆納登場,針對行動裝置市場的最新看法,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認為,今(2015)年行動電話市場競爭態勢將更激烈,隨著智慧手機市場進入高度成熟階段,高階產品差異化困難度亦增。對于穿戴式市場看法,Gartner則認為,今年穿戴式市場將呈現強勁成長,預估智慧手表、健身腕帶等追蹤裝置數量將逼近7千萬件大關,年增38%。
在行動電話方面,Gartner研究總監Annette Zimmermann指出,去年各家智慧手機廠商均將重
關鍵字:
三星 Google 蘋果
10納米級移動應用處理器(AP)戰火一觸即發,據傳英特爾(Intel)繼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之后,2015年將推出14納米移動AP Cherry Trail,英特爾與三星電子的移動AP之爭,勢將對業界龍頭高通(Qualcomm)產生威脅。
據Digital Times報導,日前業界傳出消息,指出繼應用14納米制程技術的Broadwell中央處理器(CPU)后,2015年內英特爾將再推移動AP Cherry Trail,目前已開始為制造商供貨,預定將在2015年中旬
關鍵字:
三星 10nm
就在昨天的 ISSCC(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erenc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三星的舉動令業界感 到驚訝,全球首次展示了 10nm FinFET 半導體制程。當時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三星有望搶在英特爾之前造出全球第一款 10nm 工藝用于移動平臺的處理器。
實 際上,作為韓國高科技巨頭,三星在半導體制造方面已經非常超前,目前僅有三星一家可以正式大規模量產 14nm FinFET 工藝的移動設備芯片,而此前在工藝方面
關鍵字:
三星 固態電路 5nm
MWC 2015即將開幕,與一大波新機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大波全新移動處理器。雖然高通目前仍然占據著智能手機處理器的霸主地位,但是三星、聯發科、英偉達以及英特爾卻并不打算俯首稱臣,一場移動處理器大戰即將在今年上半年打響。而在此之前,不妨讓我們縱觀大局,先看看各家實力究竟如何吧!
高通驍龍:更多64位處理器即將到來
作為高通首款64旗艦處理器,驍龍810最近的關注度可謂相當之高,LG G Flex 2、HTC One M9、小米Note等多款Android旗艦都將使用這款處理器。不僅如此,高通在
關鍵字:
移動處理器 高通 三星
一位偉人(也許)曾說過,與其恐懼未來,不如去改造他。
三星正是這么做的。
EETimes采訪了Susquehanna分析師Mehdi Hosseini,其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正試圖挑戰摩爾定律,并力求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高登摩爾于1965年提出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Hosseini表示三星突破摩爾定律的途徑主要是各種新技術的利用,比如柔性顯示等。&ldq
關鍵字:
三星 摩爾定律
三星近來重新調整戰略,在半導體業到處搶單,記憶體、處理器均不放過。韓媒消息傳出,隨著三星與蘋果的關系解凍,三星已確定拿到蘋果一半DRAM的訂單,致使美光股價24日盤中一度重挫逾8%。
Barrons.com報導,多名分析師即時跳出來替美光股價作辯護,其中Summit Research Partners分析師Srini Sundararajan表示,韓媒報導的故事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的事實是,DRAM供貨仍然短缺,蘋果極可能是為確保供貨無虞才回頭找三星。
行動裝置使用的記憶體逐漸加大,如傳言
關鍵字:
三星 DRAM
10納米級移動應用處理器(AP)戰火一觸即發,據傳英特爾(Intel)繼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之后,2015年將推出14納米移動AP Cherry Trail,英特爾與三星電子的移動AP之爭,勢將對業界龍頭高通(Qualcomm)產生威脅。
據Digital Times報導,日前業界傳出消息,指出繼應用14納米制程技術的Broadwell中央處理器(CPU)后,2015年內英特爾將再推移動AP Cherry Trail,目前已開始為制造商供貨,預定將在2015年中旬
關鍵字:
英特爾 三星 AP
三星電子新旗艦智能機將棄用高通驍龍810處理器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福布斯》雜志網絡版對此發表分析文章稱,三星欲借自主芯片實現在高端Android手機領域的差異化、降低成本,并有可能為其他廠商提供芯片,從而與高通產生直接競爭。不過三星此前也曾嘗試挑戰高通,并未成功。考慮到高通芯片在整合LTE調制解調器技術方面的優勢,三星很可能會繼續依賴高通。
以下是文章全文:
高通在第一財季電話會議上稱,一家“主要智能機廠商”不會在其新旗艦設備中使用高通最新的驍龍810移動應
關鍵字:
三星 高通
臺積電與三星電子為爭搶市場,不惜砸重金升級與擴充生產設備和廠房。這場資本支出大戰雙方都有勢在必得的決心,但應用材料和ASML等設備商已先行宣告勝出。
臺積電今年資本支出上看120億美元,將創歷史新高,連勁敵英特爾(Intel)都望塵莫及,因為另一個對手三星電子也大手筆投資,欲贏得蘋果、高通和自家手機部門的訂單。
根據彭博資訊對供應鏈的資料,這波資本支出大戰對美國的應材(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和歐洲的艾司摩爾(ASML)等電子設備供應商而言無疑是天上掉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三星集團旗下附屬公司三星SDI周一宣布,將收購全球領先的汽車供應商Magna International旗下的Magna Steyr電池組業務。
Magna Steyr是奧地利一家制造商,為奧迪、菲亞特、通用汽車和大眾等組裝汽車。Magna Steyr還擁有其他業務,如設計和生產汽車零部件,包括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
憑借三星在電池模塊市場的領先技術,以及Magna Steyr在電池組市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預計這筆交易將強化三星SDI在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方面的能力。
近日還有報道稱,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電動汽車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WiGig晶片市場,推估2015年下半年,將可見WiGig技術及晶片運用于高階智慧型手機上,而能先行供貨的晶片商估為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松下(Panasonic)、英特爾(Intel)、Nitero等,三星則可能透過技術授權生產自家手機用的WiGig晶片。
博通于CES 2014上實機展示過WiGig晶片,而高通為了進一步掌握WiGig技術,于2014年7月購并Wilocity,而后在CES 2015上實機展示晶片,Nite
關鍵字:
高通 三星 WiGig
據臺灣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稱,全球IC制造業2015年的產值將達到548億美元,較2014年的490億美元產值增長12%。Digitimes Research稱,盡管存在多種不利因素比如平板電腦銷售增長減速、PC出貨量增長速度依然緩慢以及智能手機出貨量呈整體減速增長態勢,4G智能手機的IC需求仍將是推動2015年IC制造業產值增長的主要動力。
臺積電已經為2015年設置了創紀錄的120億美元資本開支預算。今年,臺積電打算提高其16納米FinFET工藝的產能,同時為更先
關鍵字:
IC制造 三星
三星電子盡管在智慧型手機業務節節敗退,但其電視業務還是相當爭氣,不僅越做越大,且連續9年穩居全球平面電視龍頭位置。除此之外,三星的高解析度(UHD)電視在2014年也首度取得領先優勢。
知名市調機構Display Search最新調查資料顯示,三星2014年平面電視市占率來到29.2%,寫下歷年來新高紀錄,且與對手LG(16.7%)的差距擴大至12.5個百分點。兩大韓廠2014年合力拿下45.9%的市場份額,持續向過半逼近。
三星去年在高解析度電視市場也有斬獲,市占率自2013年的11.9
關鍵字:
三星 平面電視
業內人士都知道:三星設計和制造移動應用處理器,三星生產的Exynos品牌的移動處理器,被應用在三星部分型號的智能手機中。盡管三星向聯想等手機廠商銷售應用處理器,但卻不被認為是移動芯片大廠。高通和聯發科是移動芯片大廠。
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嗎?
在三星最近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投資公司Jefferies分析師桑迪普·巴吉卡(Sundeep Bajikar)向三星高管提出了如下問題,“三星會向其他手機廠商供應14納米工藝的Exynos芯片嗎?如果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關鍵字:
三星 高通 聯發科
三星介紹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logo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后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