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鏈需加強互動 技術市場應齊頭并進
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偉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510.htm政府扶持應更注重大環境建設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是與我們當前所處的大環境密切相關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造成了消極影響,我國政府及時地出臺相關政策,正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機會;同時,也利用這個機會,調整和優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結構。
針對集成電路產業,《規劃》提出要“支持設計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我認為政府的意圖在于通過企業之間的重組,讓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做大做強。目前,我國已經有近500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但產品市場同質化、低水平競爭的現象比較嚴重。國內企業的實力較弱,還不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而國內企業之間存在的搶資源、搶市場、無序競爭等問題也對產業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企業數量多并不意味著競爭力強,正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國家才會鼓勵企業用兼并的方式實現做大做強。當然,企業間的整合應遵循市場規律,但政府也應該從戰略角度考慮,利用政策杠桿,幫助企業實現有效的整合。就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本身而言,企業的整合是大勢所趨,否則大多數企業都會非常艱難。但是實施整合需要一個過程,在整合之初必定會暴露出新的問題,甚至出現“1+1<2”的現象,但只要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前提下堅持下去,就會獲得“1+1+1=3”乃至“1+1+1+1>4”的結果。
同時,國家也認識到對集成電路設計業的扶持決不僅限于資金支持,開始更多地從支持產業、服務產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尤其是注重大環境的建設,著手為企業的成長搭建舞臺。當然,所謂大環境也包括多個方面,比如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市場環境以及融資環境等等,政府應該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給予企業支持。
《規劃》中也提到,要“引導芯片設計企業與整機制造企業加強合作,依靠整機升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其實,加強芯片設計企業與整機制造企業合作的呼聲早在幾年前就有了,但二者合作的過程并不順利,我認為出現這種狀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我國的整機企業還不成熟,整機企業必須在業界占據主導地位,其對芯片的拉動才具有主動性。例如華為在通信行業具有主導地位,近年來與華為關系緊密的海思半導體發展勢頭就很迅猛。而我國大多數整機企業還是以制造為主,自主創新的能力相對較弱,難以開創新的應用以拉動芯片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國整機企業為新技術和新產品投入更多的資源,以便發掘出整機與芯片兩大產業的契合點。
第二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動性也有所欠缺。設計企業應該主動考慮如何滿足整機對芯片的需求。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的就是我國臺灣地區的聯發科,他們可以幫助整機廠商進行新產品開發。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現在也已經認識到,要想加強與整機企業的合作,必須能提供滿足整機需要的解決方案,芯片企業也應該擁有整機研發的技術和團隊。
第三是國家的政策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應該有更具體的措施來促成整機企業與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結合。舉例來說,很多政府采購或政府主導的項目,在對整機招標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其芯片的國產化率提出要求。其實國家完全可以制定出更為細化的政策,在讓芯片企業分享政策優惠的同時加快與整機企業合作的步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