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半導體還有生存理由嗎?
一切要從2008年10月說起。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消費者的信心迅速消失,當電腦、手機到各種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驟降時,電子科技產品的核心組件半導體進入了寒冬,制造商面臨多年來少見的危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349.htm在那一兩個月內,壞消息頻傳,晶片制造商及其客戶都忙著向投資者匯報不斷惡化的市場環境。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臺灣積體電路(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簡稱臺積電),七年來首次下調了銷售和利潤預期。
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臺積電占據逾一半份額,其總執行長蔡力行去年10月底已指出,因面臨金融危機導致的“不同尋常的挑戰環境”,200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可能面臨至多10%的下滑。
臺積電是全球公認經營得最好的半導體制造商之一,它發布這樣的警告,證實了半導體行業形勢的糟糕程度。今年1月底,臺積電宣布上市20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蔡力行再次修正了他對半導體行業的看法,認為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較去年衰退30%,晶圓代工位居產業最上游,受創程度將更為嚴重。
而臺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聯華電子(UMC,簡稱臺聯電)也發布了類似的季度業績下降預測;韓國的海力士半導體公司(Hynix Semiconductor)出現七年多來最大的季度虧損;德國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屬下的記憶體晶片公司奇夢達(Qimonda)已進入破產程序;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及NXP半導體,經營都陷入掙扎。
多數半導體業者的競爭力瀕臨危機,長期趨勢是必須進行分拆和加速整合,未來晶片制造將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專精在設計上,或放棄晶片生產或代工。
全球半導體恐僅三家存活
英國財經雜志《經濟學人》本周的分析指出,主要半導體公司的高層看法雷同,認為長期而言,只有三家公司可以存活,即主導記憶體晶片的三星、專攻微處理器的英特爾、主打晶圓代工的臺積電;剩下的業者將需要政府按時紓困,或是繼續為國家主義而成立的冒險投資。但各國政府越來越不愿意出手救援晶片業。
該文引用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執行長里多的說法:全球記憶體晶片銷售,要到明年才會重新恢復增長,并且要到2015年以后,才會重新達到2006年的銷售額。
半導體制造業是個發展已趨成熟的行業,業績年增長率從1990年代中的兩位數,跌落到平均大約5%。自2004年以來,晶片公司的獲利率要透過降價擴大市占率才穩定下來。實際上,半導體行業早在這次經濟衰退之前就已出現問題,經濟衰退只是把問題放大。
對該行業中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情況尤為糟糕,這包括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制造(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或中國的中芯國際(SMIC)。特許半導體的工廠利用率已經下降到45%,預料將進一步跌至37%,而中芯國際則在20%上下。
因為未來兩三年的日子將較為艱難,半導體廠商和投資者現在都屏住呼吸,有人建議一些無法承受虧損的廠商不如干脆關閉工廠。因此也有人對特許半導體的生存價值提出質疑,認為特許半導體其實應該出售或結束營業。
早在2004年10月,特許半導體經歷了三年的虧損后稍有盈利,但即刻又面對季度虧損,其營業表現一直比同行遜色,當時市場開始傳出它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收購。
2006年9月,淡馬錫控股的一位高管曾表示,可能會出售陷入困境的本地資產,就包括特許半導體。2008年10月間,市場盛傳特許半導體成為并購對象,有興趣的買家是臺積電和臺聯電,后因臺積電與臺聯電意愿低告吹,隨后特許半導體轉向與中芯國際接觸。今年1月間,市場又傳言特許半導體的一個大股東會以35分左右的價格出售其股份。
一再虧損的局面難維持
淡馬錫控股通過獨資子公司新加坡科技半導體(Singapore Technologies Semiconductors)持有特許半導體約59%股份。出售或并購特許半導體的傳言已不是新聞,傳言重新浮出水面,只不過證實了淡馬錫控股一直在找機會脫售特許半導體。
特許半導體上財年第三季面對五個季度以來最大的虧損,虧損2438萬美元;第四季蒙受近七年來最大季度虧損,凈虧損達1億1401萬美元;去年全年蒙受9258萬美元凈虧損,并宣布在全球裁退600名員工。今年第一季度的凈虧損,將進一步擴大至1億4700萬美元。
特許半導體上個月宣布通過配售附加股籌集約3億美元資金,以應付即將到期的債務,其中兩筆總額8億零800萬美元。它的總債務已從2000年的5億9028萬美元,逐年增至去年的18億4046萬美元,盈利能見度仍舊很低,評級機構紛紛調低對它的評級。
作為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特許半導體肯定必須強化其資產負債報表、提高財務的靈活度及留住客戶的信心,也許應該考慮是否應該退出這個行業,因為它的存在價值正受到市場的嚴峻考驗。
許多國家都把半導體或晶圓代工當成一個新興國家科技發展的捷徑。以政府設立的公司為主導,特許半導體正是我國的樣板工業代表,政府希望以它負起科技領頭羊角色。但在這次不景氣后,晶圓代工廠的質變已經發生,特許半導體至今仍只是晶圓代工廠而已,而且,不論由技術面、產能面、資金面來看,它也不可能發展為比臺積電及臺聯電更具規模的晶圓代工廠。
在金融風暴席卷下,全球晶圓代工廠處境艱辛,多數處在長期虧損狀態中。特許半導體作為官方扶植的重點企業,在過去半年來的喊賣聲中,道出了它的掙扎。最近市場傳言它與中芯國際已進入實質談判階段,價格合理能賣出去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
畢竟,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不景氣的當兒,已少有人對特許半導體未來的經營抱持信心。它的股價在2002年7月中跌破3元以來,是大勢已去、回頭無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