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過剩時代: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角色
這是一個專業領域,但確是一大熱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2660.htm在2008年之前,中國每年進口的芯片總值都超過石油進口。作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市場,超過全球1/3的份額,以高新技術名義,中國半導體產業高歌猛進。
“半導體不是賺快錢的領域,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對長期的資金投入要求比較高。目前在長期和后續上的投入比較少。”顧文軍告訴本報記者。顧是全球專業半導體咨詢機構supply中國分析師,他提及一個現實數據:
現在全球半導體代工處于嚴重的產能過剩時代,很多12寸廠利用率都在50%以下,在這種形勢下,有些12寸廠開始研發0.18um的本該屬于8寸廠的工藝,那么8寸廠在價格上和12寸的比,更沒有優勢。
但本報記者發現,一些地方政府,正以高新技術的名義,快上這些半導體產業,因其技術與資金原因,他們所選擇的恰是這些8寸的產業。
這需要一個新的解釋。
半導體不能變成“半倒體”
《21世紀》:近期國家發布了電子信息業振興計劃,集成電路相關產業是投資的重點領域,如何評價政府的這一計劃,它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顧文軍:在全球性經濟危機和半導體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半導體受到很大影響,主要在于中國半導體在從2001年到2008年的高速發展中,完善了產業鏈,積累了人才和經驗。
在準備第二階段騰飛發展的時候,遭遇這波半導體的危機,如果得不到救助,度過危機的話,前幾年的積累可能付之東流,半途而廢,這很危險。
正是在這個緊迫的時候,國家出臺這個振興計劃,對產業是雪中送炭。也將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能夠將前期的“量變”積累轉化為第二階段的“質變”。在這波危機過去后,中國半導體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會得到更大的加強,這種意義上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將會變成In China。半導體不會再成為“半倒體”(做到一半就倒了)
《21世紀》:發展半導體、面板制造這類先進密集型產業能否拉動就業?它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和意義是什么?
顧文軍:21世紀是信息時代,作為信息產業基礎的半導體產業更是重中之重,從民用角度來看,信息產業和半導體的發展已經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從工業和國防等層面來看,半導體的發展更是無所不有。在我國積極向工業大國發展的路上,半導體產業對國家的安全,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21世紀》:但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全球半導體制造產業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歐洲一些國家并沒有半導體產業,中國發展這一產業,處于怎樣的產業鏈條上?
顧文軍:強大的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強大工業的基礎和前提,目前全球前十大芯片設計公司和半導體企業多數都在美國,美國并沒有放棄半導體,只是某些產業和別的地區分工合作;歐洲也有比如ST、英飛凌、NXP等領先的半導體廠家。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市場,超過全球1/3的份額;在2008年之前,中國每年進口的芯片總值都是超過石油進口的;從這種意義來看中國必須發展半導體制造業;并且制造產業對人力、成本的要求比較高,這也符合我們現階段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目前全球最好的制造業都是在華人地區,這說明中國也完全能夠做好制造業。
中國發展制造業有以下三個優勢。第一,目前的半導體時代已經從PC時代過渡到消費電子時代,在消費時代,比的就是快,在PC時代的“大魚吃小魚”的制勝定律已經演進為“快魚吃慢魚”,中國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業,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有全球最多的消費者,最貼近市場,最能了解客戶的需求,更好地做好客戶服務。在貼近市場、消費者、比“快”上有最大的優勢。其次是中國充足的人力資源,從制造人員到工程師,這都是很多國家不能媲美的。第三在制造業,對紀律性的執行和勤奮程度要求很高,這也是中國的優勢。
弱勢則是,第一資源資金分散。國家可以考慮把扶持在半導體產業上的資源和資助集中在幾個重點地區和企業,先積累好經驗和人才,再全面展開。第二,半導體不是賺快錢的領域,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對長期的資金投入要求比較高。目前在長期和后續上的投入比較少。
電容式觸摸屏相關文章:電容式觸摸屏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