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之父施敏教授在上海交大免費開講
——
免費開講主要是因為看好中國的年輕人
施敏此次是受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邀請,在上海交大進行為期三周的(10月10日-10月28日)關于半導體器件物理的講學,講學的內容包括半導體器件物理的基礎和高級課程,以及21世紀半導體科學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展望。
對放棄斯坦福大學高額講課費到上海免費講學,施敏解釋說,因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作為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中國人應該可以為世界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我看好中國的年輕人。”施敏教授說。
為印證自己的觀點,施敏教授還公布了自己總結的三個有趣現象:一是“群聚效應”,從唐詩到古典音樂再到理論及實驗物理,都有其固定的發展階段,在固定的100多年里出現了代表人物和重要發現。“現在是電子與信息時代,在過去的50年以及接下來的50到100年的時間里,是電子信息的時代,也就是說,以半導體器件物理為基礎核心的微電子學將新人輩出。”
二是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從1960年起,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微電子器件都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不是傳說中的美國人和德國人發明的。只不過是中國人在這些國家的實驗室里做出來的。”施敏教授說研究環境很重要,希望國內的高校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環境和資源,讓中國人在中國搞發明。
三是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施敏教授拿出今年5月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封面上是章子怡的大幅照片,背景是東方明珠和長城,雜志給出醒目的標題“CHINA’’SCEN-TURY”。施敏教授說:“中國特別是人才集聚的上海將是微電子未來希望的誕生地。”
Intel等企業巨頭也來“追星”
大師風范引來了眾多學子的追捧,昨天整個上海交通大學工程館212教室座無虛席,有近200人到現場爭睹半導體界世界級大師的風采。場外還有很多學生排成了長隊。
交大微電子學院的陳豪同學說,自己聽完第一課后感觸很深,大師的分析深入淺出,同時又和前沿密切結合。
現場聽眾除了交大的師生外,還有復旦、同濟、華師大的老師和學生,企業界的人也同樣聞風而動,Intel(英特爾),SMIC(中芯國際),TSMC(臺機電),GSMC(宏力),華虹NEC等十余家半導體企業的員工也前來聆聽。
這些企業表示,單位雖然也會定期派人到美英等國的大學、研究所或大型的跨國公司進行培訓,但是真正能在家門口接受世界一流大師的培訓,機會十分難得。
據了解,我國在微電子行業人才的缺口相當大,全國缺口有五萬,而上海就缺口兩萬。“走出去不如請進來。”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副院長付宇卓教授說,學校還會繼續請來更多的世界級大師到學校講學,讓學生接受更多大師的熏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