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存儲芯片業危在旦夕亟待資本拯救
臺灣地區存儲芯片行業曾經傲視全球,但在價格暴跌、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已處于極度危險之中。
半年之前,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商中芯國際退出DRAM芯片制造時,臺灣地區某家同行高管曾略帶嘲諷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顯然已經受不住考驗,退出自救了。
今年7月至9月,由于庫存較高以及需求不力,力晶、茂德、南科、華亞科等多家企業出現巨額虧損。前三季度,這4家公司總共虧損900多億元新臺幣。其中,力晶每天平均虧損約3000多萬元人民幣。
兩個月來,臺灣地區相關機構與產業界人士,開始呼吁拯救存儲芯片業。他們認為,這一領域,臺灣地區整體規模早已超過日本,僅小幅落后于韓國。如果不實施拯救,這一產業資源將會流失,技術也會被超越。
臺灣地區主管機構正在醞釀直接解救措施。日前推出的6000億元新臺幣解困計劃,拯救重點之一可能集中在存儲芯片行業。
但上述呼吁遭到了IT業元老級人物的抨擊。11月17日,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公開表示,這一產業需要“再造”,而不是“解困”,救助這種“不賺錢”的生意,是“浪費青春”。
11月2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對此謹慎表態。他說:“這個問題蠻有爭議的。老實說,現在還未到那個地步,我也不便現在發表評論。”
日前,臺灣地區經濟主管機構負責人專門發表了“面對國際金融海嘯,如何協助DRAM產業站穩腳跟、持續穩定發展”的報告,認為,上述4家公司只有相互合并,才能渡過難關。
當事公司——臺灣地區存儲芯片代工龍頭力晶好像并不悲觀。11月18日,董事長黃崇仁公開表示,即使沒有拯救計劃,只要相關機構給個政策方向,大家一起減產,就用不著行業合并。但他憂慮地說,減產效果明年第一季度才能看到,如果市場還起不來,也沒辦法。
另一家主力企業——臺塑集團旗下南亞可能幸運些。據悉,臺塑集團將可能讓旗下上市公司南電借給它60億元新臺幣。
中國大陸在這一領域一直沒有發出聲音。年中,日本爾必達聯手蘇州創投在蘇州投資50億美元、設立12英寸工廠的計劃,曾讓業界震驚。但金融危機已導致其擱淺。一周前,爾必達宣布,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將暫時停止建設這一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