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市場04年增長40% 占全球20%
在中國的半導體市場中,IC是市場的主體,占82.3%,2004 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為2908億元,增長40.2%,增長速度遠遠 高于全球及亞太市場的增長。 韓毅榮認為,中國IC市場的高速增長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重心繼續向中國內地轉移。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 歐美、日本等地的IT制造企業紛紛將生產工廠遷移到中國內地。2004 年中國電子整機的產量進一步增長,在計算機領域,光驅產量達到 1.6億部,鍵盤和鼠標的產量達到4.3億部;在消費電子領域,彩電的產 量達到7500多萬臺,收錄放組合機產量達到2.4億套,DVD和VCD的產 量超過了1億臺;在通信領域,手機的產量接近2.3億部,無繩電話產 量超過1億部。繼2003年DVD、手機產量高速增長之后,2004年全球數 碼相機和筆記本電腦在中國的代工生產又成為拉動中國IC市場 高速增長的新動力。2004年數碼相機的產量達到了2700萬臺,筆記本 電腦的產量也首次超過臺式PC,達到了2200多萬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4894.htm二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是IC市場高速增長。 盡管臺式PC機、傳統的白色家電和黑色家電市場的增長已經逐漸趨于 平穩,但2004年筆記本電腦、新型的數碼家電產品卻處于高速增長階 段。同時電子整機產品性能的不斷增強、無線及多媒體等新功能的不 斷增加、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都在推動著IT產業結構的升級,這種產 業結構的升級促進了IC市場需求的增長。
三是,中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內需市場。2004年中國整體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推動了IT投資及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增長。 筆記本電腦市場銷量增長了40%,數碼相機市場銷量增長94.4%,MP3 市場增長123.7%。整機內需市場的高速增長是中國IC市場增長的新動力。
這位專家預測,200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角將持續增長,但與2004年 相比增幅呈現大幅下降的勢頭,市場將從2003年以來40%以上的增長,下降到17.2%。主要由于來自于國內新增芯片 制造產能的逐漸釋放,產能出現相對過剩的局面;產品庫存增加,需要消耗庫存,價格將下降。未來5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6%,06年市場增幅將強勁反彈, 增長率達到25.2%。2007年將出現35.0%的高速增長,2008年增長率將達3 1.3%,2009年達25.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