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寒冬 英特爾為何還在投中國企業?
創業者的寒潮臨近,成為了最近的熱門話題。原來揮金似土的大佬們現在出手謹慎,諸多創業者和準創業者陷入了集體焦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400.htm不過,作為從1998年就開始在中國投資的“老手”,英特爾卻高調地向媒體宣布,將在中國新投資八家公司。這其中有今年收購平衡車鼻祖Segway而名聲大噪的納恩博(NineBot),也有研究智能機器人系統估值數十億美金的祈飛科技。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創業環境并不如以前樂觀,這些買賣究竟做得值不值呢?
英特爾看好啥公司?
從1998年開始,英特爾已經投資了140多家中國技術公司,其中有35家公司上市或被并購。其中不乏金山軟件、鳳凰新媒體、東方網力、紫光展訊等耳熟能詳的企業。從以往的投資戰例來看,英特爾的眼光還不錯。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說:“本次投資的公司都屬于新的領域,是前瞻性的投資。”記者發現,這八家企業都擁有新技術,客戶資源、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明顯優勢;從企業發展來看,都在行業內存在明顯的上升勢頭。
當然英特爾并不是想投誰都能如愿,最重要的還是被投公司的認可和接受。
投資者和被投者誰更占便宜?
根據英特爾方面提供的數字,這八筆投資總額為6700萬美元,具體各家的數額雙方都拒絕透露。粗略平均算來,每家為800萬美元。這樣的投資會占到標的公司多大股比呢?以納恩博被小米投資時的估值約4億美金計算,大致可以占比2%。以祈飛科技常務副總裁程曉飛透露的數十億美元的公司估值來算,占比可能不及1%。
按照這樣的股比推算,英特爾對上述公司實現的是“戰略投資”。通俗來講,就是英特爾將自己生態內的優質企業和有確定性發展機會的新興企業布局在自己的戰略之中,是這次投資的主要目的。
納恩博創始人高祿峰對筆者表示:“我們的戰略投資者只有小米和英特爾。”同時他透露納恩博的下一款產品將是機器人底盤產品。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和英特爾有技術上的深度合作,但是英特爾卻能給納恩博吸引很多合作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