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米帝國揭秘 生態鏈企業還能高速增長?
一位小米生態鏈團隊的員工透露,團隊內部出現了明顯的焦慮。他坦言變慢是必然會遇到的瓶頸?!敝悄苡布I域是一個需求和發展程度都還沒有起來的市場,”有的團隊投資一年半了,產品DEMO還沒出來,整個行業的風口沒來,技術也沒成熟,只能等?!?/p>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869.htm
從今年來看小米生態鏈推出的產品除插線板外,血壓計、體重秤、床頭燈、智能攝像機等產品基本都沒有出現像手環和電源那樣過百萬的爆發性銷量。劉德對此解釋現在只要能跟小米手機產生系統性價值的單品都會去關注,像凈化器市場伴隨著人民生活意識的提高一定會迎來爆發。
另一方面,劉德更愿意將外界對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關注點聚焦在生活方式類公司上,而非狹隘的智能硬件。他強調是不是能夠做強智能并不是小米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手機貼膜和保護套這樣類型的公司同樣能夠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
他同時透露小米生態鏈下一階段關注的重點將主要放在中型的企業以上以擴展生態鏈的外延。
白牌家電智能化會是關鍵變量嗎?
于是小米開始嘗試”兩條腿走路”,當推動內部的增長的勢能開始減緩時,小米開始尋求外部的合作,一些中型以上的企業尤其是白電企業成為了小米生態鏈的合作目標。
同時劉德認為,在傳統白電智能化的技術變革中有著大量的機會,小米要做的是把知道的都投掉,先找到。
但這些公司又與小米生態鏈最初所尋找的初創企業不同,他們在公司規模、公司體制、產品定義和生產方面更為成熟,相應的,他們對小米的資源也就沒有那么強的依賴性。
不過,小米也有不少被他們覬覦的東西。在這個智能家居被定義為下一個風口的時代,傳統的家電企業并不愿錯失良機,但事實卻是,他們骨子里的基因相對傳統,轉型互聯網困難重重,如若獲得小米提供的互聯網資源,無疑會加速轉型。
各自都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的助力,這些廠商也同樣不愿意將自己智能家居的布局納入到小米生態鏈的一環。最終,雙方出于各自立場,多會進行相對輕度的嘗試。
也僅僅是停留在嘗試上。
具體而言,傳統企業往往會直接繞開企業內部,選擇與小米單獨成立合資公司。如青米科技脫胎于突破電器,iHealth醫療硬件公司來源于九安醫療集團,這樣一來風險、資源、資本都利于獨立控制。
但總有一些似乎難以控制的案例的案例,尤其對方是某個垂直細分領域巨頭時。
此前,美的獲得了小米12.66億元的戰略入股,在交易完成后小米持有美的集團1.29%的股份,而方洪波一人便持有美的2.17%的股份。
小米在美的董事會換來了一個席位,但卻沒有換來對美的智能家居入口的絕對話語權,美的與小米的合作只是優先而并非獨家。方洪波曾表示,美的要積極融入到各個系統和平臺中去,在美的選擇小米之前,美的已與阿里、京東、華為等企業廣泛結盟。
一位美的的內部人士透露與小米的磨合過程實在困難重重,小米強調爆品法則和縮短生產周期以快速推向市場,在關鍵的品控原則上,兩個團隊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標準,這其實是傳統家電的產品思維和互聯網產品思維的碰撞,沒有妥協就難有答案。雙方合作的第二款產品原定于7月中旬發布,但現在卻遭遇跳票狀況。
與美的磨合上的困難,或許已經讓小米意識到與其他家電企業的合作同樣不會一帆風順。事實上,在四大家電企業中,美的是唯一一家沒有國企背景的公司,也是是對小米而言更容易被打開的一環,但雙方現在的推進過程卻遭遇了比預想中更多的困難。
按照一位小米生態鏈內部人士的理解,許多傳統企業對小米模式的認同依舊心存較大疑慮,他們擅長機海戰術,產品之間區隔不夠明顯,常常難以將最優勢的資源集中在一兩款產品上。而小米模式則較為激進,講究所有資源都要匯集到目標爆款上,這意味著傳統企業必須砍掉其他的產品線來適應小米的模式。
這自然難上加難。
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生態鏈的哪種合作模式,小米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為還沒有人如小米這樣嘗試過。
萬能遙控器相關文章:萬能遙控器代碼
移動電源相關文章:移動電源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