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芯片遭遇寒冬 轉型成出路?
在手機市場出貨量停止快速增長之后,芯片行業也感受到了寒冷,這從廠商發布的全新季報中可見一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8305.htm截至目前,高通、聯發科、臺積電等以手機為主業的芯片廠商公布最新的季報。從結果不難發現,手機市場出貨量的波動,牽連供應鏈上下游廠商同時觸碰到發展的天花板,這在之前廠商的報告中是從未出現過的。為避免投資者失去信心,被現實擠到墻角的廠商們一方面穩固傳統業務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全新的產品線。
相比之下,英特爾、展訊、中芯國際等不只關注手機的芯片迎來業績提升。多元化的定位,讓他們成功避開此次下滑。對此,野村綜研分析師陶旭駿表示,智能手機消化芯片產能的速度正在下滑,市場需要另一個,甚至多個產品市場承接手機的職能,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當備選項足夠多時,一個屬于“萬物互聯”的時代可能到來。

業績堪憂
從廠商發布的業績來看,其中一半的企業正承受巨大的壓力,另一半的數據卻“陽光明媚”。
據高通第三季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為58億美元,凈利潤為12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4%和47%;而根據聯發科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其當季實現14.9億美元營收,同比下滑了13.1%,日子同樣不好過。
在存儲市場,美光的狀況也不理想。受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兩大市場下滑的影響,該公司最新一季營收為38.5億美元,沒有完成分析師39億美元的預期,同比下滑3%,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62億美元擴大至7.06億美元。
公布數據之后,眾多廠商調低了第三季度的出貨量計劃,這也造成集成電路生產商的業績滑坡。根據臺積電第二財季的營收數據顯示,該公司當季實現62.1億美元,環比下滑7.47%,6月營收更是下滑14.5%,創該公司近15個月的營收新低。
縱觀正在過苦日子的廠商,手機市場都是他們的命門。國內手機市場進入平穩增長期,更讓這些廠商的業績雪上加霜。與此同時,并不依賴手機市場的芯片廠商發展情況非常理想,這一點得到了數據的印證。
從2012年開始,英特爾就開始加大針對智能手機和物聯網市場的布局。三年之后,英特爾智能手機的業務仍然沒有太大起色,反而是物聯網業務成為其新的增長點。英特爾CEO科再奇表示,物聯網部門實現5.59億美元的營收,同比上升4%,彌補了由于個人電腦和手機業務下滑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美國退市之后,展訊就不再公布發展數據。不過據IDC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展訊仍然保持快速增長,第一季度以產值計算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值得一提的是,在3G基帶處理器市場,展訊超越了聯發科,成為全球第二大廠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