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是“新國貨運動” 希望改變國產手機印象
在SOHO中國舉辦的“潘談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表示,將“風口上的豬”認為是機會主義的人,對這句話的背景有誤解。“任何人想要在任何領域成功,都需要一個一萬個小時的沉淀,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風口,那就是機會主義者。今天在空中飛的豬可能都練習了10萬個小時以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160.htm在一萬個小時沉淀的基礎上,雷軍認為,很多人只顧埋頭拉車、而顧不上抬頭看命,實際上很多成功者,都只是豬、剛好趕上這一波而已,如果創業者有良好心態和足夠積累,再研究風向和風口,成功概率將多很多。
雷軍回憶互聯網的第一波浪潮,“互聯網顛覆了軟件和媒體業,我們拿著很好的資源,但只能眼睜睜看著互聯網擦肩而過。作為被顛覆者,我用十年時間思考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的理解絕非大家想的那么容易,互聯網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
但對于想輟學創業的大學生,雷軍的建議是,先把英文學好。他笑談:“我的英文很差,導致我的母校因此蒙羞,還有人說我們母校的英語都是體育老師教的。”
創業成時代精神
經過二三十年的變遷,雷軍認為,創業已成為時代精神,“幾乎所有人都愿意去創業,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30年前如果你要創業,放棄工作、醫療保險,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今天對絕大多數人,選擇一個創業公司加入是相對容易的。”
雷軍認為,創業是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五年前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國產產品很low、廉價、質量不怎么樣,我就是想改變中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我相信小米過去五年已經影響了很多產品,未來大家會更加對國貨豎起拇指。這是我想推動的新國貨運動。”
萬通董事長馮侖則表示,過去的創業者“落入江湖、學會商務、聽說過電子”,但今天創業的人是“先懂電子、學會商務、聽說過江湖”。過去,市場經濟的商業環境不夠透明,人的角色復雜,亦商亦學亦官,但現在,創業就是做商業,生活和創業分開,創業變成了一個更多人可以參與的事情,而不是少數膽大妄為的人落入紅塵才去創業。
房地產如何“互聯網+”
現場,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宣布,SOHO將轉型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辦公空間服務。潘石屹表示,未來十年時間,城市白領會減少50%,這是對辦公空間的影響,商業空間受網購影響更大。
因此,把辦公和商業空間通過互聯網利用起來,創造新平臺,這是房地產企業需要面臨的新趨勢。
“空間本身不重要,而是創業者能不能收到啟發、能不能獲得關注。硬件設施只占50%,更多聚會,讓不同人交往,讓全社會的人去支持他,有主意的人出主意,有錢的人出錢。”潘石屹說。
馮侖表示,整個社會對于公共空間的需求在增長。“以陌陌為例,你看在陌陌上認識的人,第一次可能要在咖啡館見面,然后要去餐館吃飯,還要去酒店,將來成了眷屬可能還要買房。陌陌的強大意味著大家對公共空間的需要城北增長,但是增加的是混合功能的公共空間,人們交往的空間總量在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