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之爭 究竟是誰的“高通”?
耳熟能詳的“高通芯片”、所向披靡的“微信”,這些再熟悉不過的產品,商標歸屬權卻依然成謎。早于美國高通公司,國內一家上海高通半導體有限公司已注冊“高通”商標;而“微信”的商標目前并不屬于騰訊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1212.htm距離將美國高通訴諸法庭近一年時間,昨日上海高通再度發聲,稱近期將向工商總局遞交申請,“美國高通連續15年侵犯‘高通’商標,該罰款千億美元!”對此,知識產權專家、北京百世福達時代知識產權公司總經理王浩提醒,“無論是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或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商標糾紛都是企業經常會面臨的考驗。”
“古董”漢卡成爭議點
“明明我們早就注冊了‘高通’商標,可我們的產品問世總被認為是‘假高通’。”昨天下午,說起和美國高通的“過節”,上海高通公司董事長程儒萍滿肚子苦水。她介紹,上海高通成立于1992年,主攻芯片設計和制造,并在同年就申請注冊了“高通”商標,這和美國高通在業務上存在一定重合。在她看來,這一時間遠遠早于美國高通1998年進入中國。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供應商,美國高通英文是QUALCOMM,進入中國后開始使用“高通”作為中文名稱,并逐漸成為一個“金招牌”。“來發布會前,我接到一個記者電話,問高通是要對反壟斷處罰的事兒說點兒啥嗎?”上海高通代理方、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若劍說,這樣哭笑不得的誤會比比皆是。“說實話,我也是在接了這個案子后,才知道中國也有一個‘高通’。”
據了解,1994年美國高通開始在中國申請QUALCOMM商標,翻譯名稱為“卡爾康”;2010年美國高通開始申請注冊高通第9類與第38類商標,但由于上海高通舉證該系列商標已被其注冊并持續使用,美國高通的申請至今未獲中國相關部門批準。
陳若劍介紹,雙方爭論的焦點在于上海高通是否仍擁有“高通”在《商標法》中第九大類的所有權。
原來,1992年,上海高通在申請商標時,是將“高通”申請在第九大類中漢卡、彩照擴音機類別之下。“漢卡”,這對如今不少年輕消費者來說已是“古董”了。長得和軟盤有些相像,插入電腦后可以幫助計算機識別中文,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時是必不可少的計算機配件。
2011年,依據《商標法》中的規定,美國高通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申請,認為上海高通在最近3年內并未在這一領域使用“高通”商標,其他企業有權利對這一商標提起撤銷。
“那時候哪里還有漢卡?”陳若劍說,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漢卡產品早已更新迭代,演變為后來的“芯片”,因此上海高通提供了在芯片商品上使用“高通”商標的案例。而對方則認定“漢卡”和“芯片”分屬于不同類別,不能混而概之。由此,雙方對上海高通是否擁有“高通”商標的合法使用權爭執不下。
“iPad”商標案律師再“出山”
事實上,去年4月,上海高通已向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就美國高通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一案提交訴狀。5月,上海高院正式立案受理。“接近一年時間過去,案件沒有任何進展。”程儒萍說,他們在去年年底重新委托了和君創業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與段和段律師事務所代理此案。
而這兩家公司在業內并不陌生,幾年前名聲大噪的唯冠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同樣是由這兩家公司代理,并最終為唯冠贏得了6000萬美元的和解金。
上海高通上訴稱,由于美國高通的侵權和肆意使用“高通”商標和字號,導致通訊和半導體行業都對上海高通合法注冊的“高通”商標產生混淆;上海高通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美國高通卻因此獲得巨額利潤。
高通濾波器相關文章:高通濾波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