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代工沒戲 英特爾還要在錯誤的路上走多遠?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該公司愿意為智能手機芯片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生產芯片。科再奇如此表態的一個原因是,股東希望英特爾從移動芯片市場獲得盡可能多的營收和利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238.htm盡管從短期盈利的角度看為其他移動芯片廠商代工芯片是合理的,這一觀點卻完全忽略了向競爭對手提供更好技術的長期影響。
在移動芯片市場上有兩大芯片廠商——高通和聯發科。它們依靠銷售面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處理器、連接芯片和綜合解決方案獲得巨額營收和利潤。
但是,高通已經宣布該公司在設計面向數據中心市場、直接與英特爾競爭的產品。如果聯發科宣布試水服務器市場,許多業內人士不會感到震驚。
因此,如果英特爾與高通、聯發科(或兩者之一)達成代工合作協議,它會限制只為它們代工某種類型的芯片嗎?換句話說,英特爾會為高通生產面向移動設備的驍龍芯片,而不為高通生產同樣采用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嗎?
英特爾肯定不會為獲得每個芯片數十美元的代工費用,而置每個芯片數百美元的至強芯片于險境。
即使英特爾只為競爭對手代工移動芯片,那么投資者應當對英特爾是否有必要投入巨資自己開發移動芯片提出質疑。
英特爾過去一直向投資者傳遞這樣的信息:其最大的優勢是它是一家綜合芯片廠商,即自己設計、生產芯片。從理論上說,這使得英特爾享有更好的成本結構,因為無需向代工合作伙伴支付費用。
英特爾承認在移動市場遭遇慘敗?這標志著英特爾承認對自己的產品開發團隊和移動產品線缺乏信心,需要為競爭對手制造芯片,以維持制造工廠設備的利用率?
科再奇曾被問到英特爾是否面臨“二選一”的處境,即要么為競爭對手制造芯片,要么專注自己設計芯片。
科再奇認為這不是一個“二選一”問題,市場足夠大(英特爾市場份額并不高),這意味著英特爾可以同時追逐這兩個目標。但業內人士并不認同科再奇的說法。
如果英特爾向競爭對手開放其先進的制造工藝,更擅長設計移動芯片的競爭對手,將最終使英特爾自主設計的移動芯片被市場淘汰。英特爾要么利用其制造技術嘗試蠶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要么需要砍掉自主設計的移動芯片,專注于代工業務,為移動芯片廠商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