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vs英特爾:巨頭“暗戰”比比誰更野蠻不講理
服務器市場直接搶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9839.htm因為各種移動設備最終還是要接入各種云端,高通需要在服務器芯片市場有所建樹。高通如果不在服務器市場有所布局,就有可能在未來受制于英特爾。在服務器芯片市場,英特爾的x86芯片是絕對的霸主,它擁有高達98%的市場份額。
不過,高通想要涉足數據中心市場,所面臨的困難要遠大于智能手機芯片領域。高通要進入的話,服務器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及建立會是相當艱難且長期的過程。現在,高通正在數據中心市場研發低功耗芯片。或許,它會從自己周邊逐步展開,慢慢前行。
點評:傳統PC及服務器的芯片,與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芯片,具備不同的技術架構、產品形態、用戶需求、產業生態和競爭環境。這決定了英特爾和高通的對攻會是一場持久戰,而且是各方產業巨頭合縱連橫、不斷平衡的混戰。
物聯網布局:企業消費VS個人消費
桌面互聯網成就了英特爾,移動互聯網成就了高通,而在這兩個網絡形態的上層,還有一個物聯網。當前,英特爾與高通都已經在著手物聯網的布局。而高通與其他ARM芯片生產商,憑借功耗優勢幾乎壟斷了移動設備市場,已經在物聯網范疇搶了先。
英特爾想在碎片化的物聯網市場中尋找機會并不容易。現在,英特爾開始對物聯網到大數據分析等領域進行布局,對這些領域的硅芯片、智能裝置、云端與數據中心均有投資。它通過收購或自行研發推出了一系列可穿戴設備。
比如,健身腕帶、智能眼鏡、智能耳塞、智能手表。這些產品的亮點并不是英特爾的芯片,而是在傳感器、語言識別等要素。像Basis健身腕帶,它能夠讀取人體的心率模式、睡眠階段、運動和卡路里燃燒等數據。它的傳感器技術是最大的亮點,而這種技術可以在更多產品上應用。
再如,英特爾與意大利時尚眼鏡企業合作,開發高端智能眼鏡,開發出一系列針對維修人員、執法人員,或醫療與制造產業應用的智能眼鏡。
英特爾的計劃是,打造可穿戴參考設計、芯片組,以及其他可供客戶用于可穿戴設備研發的技術,形成一個移動智能設備的技術平臺,開發出更前沿的產品。可穿戴式設備市場仍在起步階段,英特爾需要盡可能擴展自己的影響力。畢竟,市場上的贏家還沒有出現。
英特爾和高通等ARM類型的企業最大的區別是,還會重點關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以及智能家居和樓宇建筑等領域。這些行業是物聯網概念的重要范疇,英特爾可以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服務管理、芯片網絡、數據中心以及安全管理,用生態模式來吸引企業謀求合作。
和英特爾不同,高通選擇了消費級市場入手,即主要面對個人消費者市場。高通的側重點就在于智能硬件、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消費端的應用。
高通的未來是要布局一個完整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移動設備要接入云端實現互聯,在后端數據中心的話語權十分重要。所以,云端數據中心也是高通發力方向之一。
除了數據中心之外,汽車、移動計算、移動醫療等領域都是高通會拓展的領域。高通已經進入智能手表、眼鏡和機器人領域,同時高通還準備為可穿戴設備推出相應的芯片。除此之外,高通還涉足了電視領域,它與聯想共同推出的智能電視就是采用的高通芯片。
點評:低功耗的高通產品可以讓移動設備更輕薄,更靈巧、續航時間更長,但英特爾可以用商業層面的布局來化解高通產品方面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