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半導體設備投資將連年增長
世界主要預測機構都看好半導體市場的發展,紛紛提高原先的預測,繼WSTS預計2014年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增長6.5%,達到3253億美元(本刋7月期),Gartner公司也于7月初發表了新的預測,預期今年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增長6.7%(比3個月前的5.4%提高了1.3個百分點),達到3360億美元,和WSTS預測十分相近,并約占世界電子設備總產值的21.8%(表1)。在半導體業擺脫了經濟衰退陰影開始向好的背景下,Gatner公司7月發布了今年世界半導體業資本支出將增長7.1%,達到580億美元,其中生產設備投資更將勁升15%,達到385億美元,且到2018年前基本保持上揚的趨勢,2013~18年間的年均增長率可達7.5%。
與此同時,SEMI(美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協會)也報告,世界半導體生產設備投資經過多年的疲軟后開始回暖,預測2014年將大幅成長20.8%,達384億美元,2015年將續增10.8%,達426億美元,與Gartner數據相比,除2014年增長率不同外,其余完全一致。說過去10年間投資不振的原因之一是,不少半導體公司正加速向無生產線(fabless)和輕晶圓廠(fab-light)經營模式發展,只有若干代工公司和大型集成器件公司(IDM)在繼續對生產設備進行投資。但隨著宏觀經濟好轉以及可穿戴電子設備和物聯網的前景看好,半導體業才對亞20nm邏輯電路、3D NAND閃存,移動用DRAM以及先進封裝等的生產設備著手加力投資。
半導體資本支出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公司之手,Intel、臺積電和三星公司三巨頭的投資仍將超過全部支出的一半,前5大半導體公司的支出之和則將占63%,前10大所占比重可達77%。壟斷性很強,進入門檻很高。我國一位業內人士曾坦言,資金成為目前制約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十年以來科技投入1000多億元,與國際大企業無法相比,國內全行業每年的投入只是半導體老大Intel的六分之一”。6月24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估計將投入1200億元國家級芯片產業扶持基金,以一美元合6.2元人民幣計算,約為190億美元(多少時間不清),提高了業界的希望和信心,可相比2014年一年世界10大半導體公司的資本總支出即達435億美元,平均每家43.5億美元,相比之下看來還未可謂充裕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