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豐田!本田開發出“追求效率”的新型混合動力系統
比EV更重視電動摩托車
本田對混合動力系統的開發雖充滿熱情,卻對EV比較冷淡。伊東在此次發布車型時表示:“性價比的均衡對EV的普及至關重要。但要取得均衡還很難”,繼續堅持了EV的用途暫時有限的觀點。
實際上,以“飛度”為基礎的EV就直接反映了這種方針(圖2)。馬達及逆變器等主要部件沿用了該公司原來開發的燃料電池車“FCX Clarity”的部件,從而減少了開發工時。從內部結構來看,內置了逆變器等的功率單元設置在加工少的Al平板上,這也是“試制”車的水平。PHEV也是試制車,但導入了很多專用設計品,注力程度存在很大差異。
實際上,對本田而言,其看中的“EV化”對象最初不是汽車而是摩托車(圖3)。這種考慮從EV心臟部分鋰離子充電電池采用了電動摩托車“EV-neo”所采用的東芝產“SCiB”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基于電動摩托車最優先,最終才是電動汽車思路的結果。這在驗證實驗中也會反映出來。在本田參與的熊本縣電動車輛驗證實驗“EV·pHV城鎮構想”中,相對于計劃導入1000輛電動摩托車,而EV加上PHEV才只有300輛。
圖2 EV定位于限定用途
本田發布了以小型車“飛度”為基礎的EV試制車。配備了東芝產的鋰離子充電電池“SCiB”。馬達及逆變器等沿用了本田燃料電池車的部件,減少了開發工時。
圖3 掌握著EV戰略關鍵的是電動摩托車
在本田的驗證實驗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電動摩托車。在發布實驗信息時,該公司還面向媒體公開了電動摩托車“EV-neo”的制造工藝(a)。通過沿襲摩托車汽油發動機的工藝等,功率單元每臺800秒就可以制造出來(b)。(照片由本田提供)
以摩托車涉足市場后再推出汽車,是本田發展歷史所證明了的勝利方程式。本田此得意之技也同樣會用于EV的開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