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被調查續:引發4G自主知識產權焦慮
“移動領域企業站在這里,是頭一次。”今年年初,高通CEO保羅·雅各布在CES(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發表“生而移動(Born Mobile)”的主題演講,志得意滿的說。CES的展前主題演講,十多年來首次從PC轉向了移動,意味著移動時代的崛起,而高通的登臺,也彰顯了其在移動領域的領導地位。
從去年底市值歷史性的超越英特爾,到今年初CES登臺演講,到LTE芯片全球范圍內一騎絕塵,高通從一家純技術公司,變成了通信產業關注的熱點。然而近日集中發生的有關中國的一系列事件,讓高通的是非成敗,徹底暴露在鎂光燈下。尤其是高通要收取TD-LTE專利費的計劃,成為中國通信業界對自主知識產權4G標準一直以來認知分裂的一個情緒宣泄口。
風口浪尖
消息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冒出來的。看似各不相關,卻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高通在周一發布了一篇公告,稱“中國國家發改委已經依據中國反壟斷法啟動了對高通的調查。中國發改委表示調查內容是保密的。高通目前尚不清楚存在任何壟斷行為,但將繼續配合中國發改委的秘密調查。”這個簡短的新聞,引發了國外各大媒體的集中報道和猜測。
與調查“反壟斷”可能相關聯的,是高通在分析師會議上宣稱,2014年將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專利費收入。高通指出,隨著中國移動明年商用TD-LTE,高通將能夠提供芯片,并從中國移動獲得專利使用費。在中國即將發放4G牌照的敏感時刻,這一消息讓高通在國內通信業界處于風口浪尖。
而幾乎在被調查“壟斷”的同時,高通爆出了裁員的消息,并將重新調整中國區業務。調整包括裁減業績不佳的中國區QRD團隊,這其中牽涉到的,很可能是隨著3G向4G的轉換,對中國芯片業務運營策略的一次重大改變。保留·雅各布不久前表示,美國對中國公司的限制和美國國安局監控丑聞曝光的影響,“已經改變了高通在中國的運營方式”。
眾說紛紜
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國內外通信業界和產業分析師的熱議。尤其是在近期具有國資背景的紫光花費近30億美元,先后收購了兩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芯片廠商展訊和RDA銳迪科,給了業界更大的猜想空間。高通聲稱不清楚原因之后宣布不再做任何表態,產業界的猜測出現了多個版本。
國外分析師普遍認為,本次中國發改委調查高通,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在中國推出4G商用服務之前,通過這種方式向高通施壓,以便在專利授權談判中占據先機。在3G時代中國移動采用了TD-SCDMA制式,并沒有向高通交專利費,4G時代的到來,由于高通掌握了相當數量的TD-LTE基礎專利,成為中國移動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其二是為了幫助本土芯片廠商發展壯大。由于中國移動堅持“五模十頻”的4G終端策略,高通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而國內芯片廠商則大多還不具備相應能力。保羅·雅各布也認為,中國政府希望創造出一個更大的國內芯片產業。
相比以來,國內的爭議顯得有些“無厘頭”:焦點在于TD-LTE是否是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標準。“既然是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為什么還要向高通交專利費呢?”無厘頭的背后,是通信業界對自主知識產權TD-LTE發展前景的焦慮。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高通的專利主要在終端側,與是不是“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關系并不大。很顯然,爭論的重點已經偏離了問題的核心。
回歸本源
其實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并不同。國外更多關注的是中國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及背后的原因,國內更關注高通要收TD-LTE專利費的可能性與合理性。發生在高通身上的這兩起事件碰撞,再與此前累積的中美摩擦和民族情緒混合發酵,做成了一頓混合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大餐,而高通已經不在餐桌上。
高通收取TD-LTE專利費與被調查反壟斷的根源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