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臺積電釋放十大信號,對EDA、IP、IC設計和半導體設備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臺積電釋放十大信號,對EDA、IP、IC設計和半導體設備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作者: 時間:2018-10-12 來源:與非網 收藏

          (6)N7和N7+的狀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0/392800.htm

          從N7節點的生產到N7+(4層EUV)產品的過渡正在有序進行。N7+的所有參考流程已經完全驗證通過,并且PDK迭代到了v1.0。所有基礎都通過了硅驗證。開發人員的設計套件已經就緒,并且可以接受N7+的新流片。

        image.png

          與N7相比,N7+實現了1.18倍的面積優勢,這主要得益于更緊密的金屬間距,以及對單元之間的“通用多器件邊緣”(CPODE)隔離器件的標準單元模板支持。為了有效利用N7+對N7的密度增益,需要重新設計-提供布局遷移輔助工具來協助這種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單元管腳形狀可以違反最小金屬區域光刻設計規則,管腳單元區域“修補”涉及的需求可以被整合到物理實現流程中,這需要改變電遷移分析規則,同時,單元管腳形狀需要和貼片填充的模型一起被提取出來,用于信號的EM分析。

          (5)N5工藝支持

          技術開發副總裁CliffHou介紹了N5工藝節點支持計劃:

          PDK迭代到了v0.5,IP設計仍在進行中;

          基礎IP通過了硅驗證(比如標準單元、SRAM、eFuse);

          v0.9PDK將于2018年11月推出。

          N5標志著引入“全”EUV工藝(比如14個掩膜),可實現對N7的1.86倍面積優勢。

          讀者應該知道向EUV光刻的過渡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光源功率、光源正常運行時間、曝光劑量的統計學變化、抗蝕劑靈敏度、掩膜空白缺陷密度和掩膜檢查、薄膜技術等。不過有趣的是,從N5資格認證計劃中看不出這些EUV挑戰對臺積電時間表的影響。

          (4)N5獨特的支持特性-第1部分:3:2節距比

          N5中的metal1(垂直)間距與柵極(垂直)間距的比值為3:2,即3個metal1(M1)垂直軌道相當于2個柵極間距軌道。

        image.png

          此外,M1層需要完整的多重圖案顏色分配,這需要獨特的單元設計,并滿足特殊的單元放置限制和布線要求。正如Synopsys的一位發言人所指出的那樣,“現在4個中有1個是合格的-這個比例曾經是98%。”

          單元庫需要包含電等效(EEQ)單元,以支持與整個間距網格的軌道/顏色/引腳形狀對齊。

          一些演示稿給出了一些定制電路設計示例,需要增加使用堆疊性的n-高器件和串并聯的mXn器件。這些器件陣列的布局需要遵守上面提到的間距和顏色分配限制。

          (3)N5獨特的EDA支持特性-第2部分:跨行Vt規則

          單元庫一般包含多種變體,邏輯上等同的單元變體可以使用不同的Vt選擇。為了實現功耗/性能的優化,可以更換不同的單元,只需對行內單元間的Vt選擇做出少許限制。

          N5引入了復雜的“跨行”Vt規則,在EDA上體現為:APR工具、功耗/性能優化、填充插入和(特別是)ECO流程。

          由于“上下文敏感”的器件漏電-單元內的器件泄露電流取決于臨近單元的Vt類型,跨行Vt規則需要更加嚴謹。這意味著特征化流程的重大變化。單元特征化需要利用多個布局上臨近的單元進行精確的泄露建模。泄露“side文件”模型將通過特征化流程生成,在功耗優化階段讀取,以選擇對應于實際物理布局的特定上下文模型。

          (2)N5獨特的設計特征-第3部分:P/G設計

          N5節點的標準單元模板電源接地(P/G)網絡設計和之前的節點又很大不同,它需要更高密度的M1軌(增加30%),相應地也需要更多通孔。

        image.png

          需要注意的是,密度更高的M1P/G網絡也會影響單元布局,因為管腳形狀會被P/G網絡阻擋。

          此外,為了幫助緩解N5工藝中由于更高電阻率導致的電源分配網絡動態電壓降(DvD)問題,并幫助解決由于更高金屬電流密度引起的功率因數問題,臺積電推出了一種“超高密度”的金屬-絕緣體-金屬(MIM)電容元件,以改善PDN去耦。插入這些新的MIM帽會在APR中引入復雜的布線規則,并需要新的寄生提取(和LVS)工具功能。

          (1)N5獨特的EDA支持特性-第4部分:超低電壓(ULV)延遲建模精度

          之前,反映統計過程變化的單元弧延遲模型會假定一個對稱的高斯分布(眾數=中位數=數學期望),應用統計靜態時序分析方法來收斂時序并確保在“n-sigma”處的穩健電路性能。現在,越來越多的先進工藝節點引入了非對稱延遲分布,特別是當VDD供電比設計Vt下降地更快時(因此(VDD-Vt)過驅)。

        image.png

          所以引入了“第二代”單元特征變化格式,以支持分布峰(眾數)兩側快速和慢速延遲時的獨特西格瑪。

          在N5節點上,統計性延遲分布(在低VDD下)甚至更加陡峭,因此需要對單元延遲變化格式進行進一步更新,尋找新的特征和自由變化模式模型,以反映分布中的附加時刻-即數學期望、西格瑪和“斜率”。EDASSTA工具需要增強,以支持這種新的庫模型。

        image.png

          額外的器件老化也可能在意外的電路條件下出現。

          德州儀器在OIP論壇上的演講中指出,設計人員需要關注器件老化機制(比如HCI/BTI),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電路性能和EM健壯性的影響。這個演講主要針對的是基于臺積電16FFC工藝的汽車器件市場,但是其中描述的新型模型-應力-老化模擬流程(具有自加熱加速)也適用于任何基于老化的分析。

          有一個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選擇和老化相關的壓力測試條件可能極具欺騙性。最初,我們主要專注于評估含有高速開關活動測試用例的最壞性能路徑。但是,性能最壞和最壞情況下的老化并不等同。由靜態DC偏置或開關瞬變導致的器件飽和與熱載流子注入密切相關。但是,處于靜止亞Vt條件下的器件-特別是在斷電期間-同樣會受到高應力環境的影響。一個堆疊器件中的下電器件也可能長時間暴露在高Vds下。我們發現非導電應力導致的類HCI老化可能是電路參數漂移的重要原因。設計師需要一定的洞察力識別這些情況,以建立老化模擬測試用例,這可能需要和性能模擬測試分開獨立開發。”

          這個建議不錯。

          總結

          臺積電OIP論壇透露的關鍵信息是N7+和N5工藝節點的進展迅速,而且EUV的引入也不存在太多技術障礙。N5具有全新的物理和電氣特性,可能會影響單元設計、APR和單元特征化。

          可靠性和老化流程在所有細分市場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臺積電將繼續和客戶緊密合作,共同開發先進的封裝技術。

          這些進展都很迅速,這完全得益于臺積電OIP和EDA合作伙伴、IP開發商的合作模式。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臺積電 EDA IP 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洪泽县| 平和县| 武宣县| 浦县| 车致| 汤阴县| 仁寿县| 桑日县| 兴城市| 德化县| 垦利县| 枣庄市| 淮滨县| 桑日县| 琼海市| 雅江县| 江门市| 中山市| 淮滨县| 铜山县| 通辽市| 额敏县| 江孜县| 罗山县| 深泽县| 德格县| 怀宁县| 翼城县| 万盛区| 五大连池市| 南安市| 海原县| 泰州市| 揭东县| 措勤县| 永靖县| 根河市| 吕梁市| 三门县|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