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產業鏈國產化:中國零部件產業的崛起
連接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1305.htm中國本土連接器廠商大致可分為國營和民營兩種:國企一般主打航空、軍用及工業級產品,代表有中航光電、四川華豐、航天電器等。民企主要扎根在消費類電子、汽車以及通訊市場,陣營代表主要有立訊精密、得潤電子、長盈精密等。
立訊精密是中國最大連接件廠家,2016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137.63億人民幣,增長35.74%;凈利潤11.57億,增長7.28% 。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蘋果,微軟,華為三家,其中蘋果是第一大客戶。
立訊精密是Applewatch的無線充電器的唯一供應商,也是蘋果手機閃電充電線的三家主力供應商之一。華為的通信基站里面也大量使用立訊精密的連接件。
電子產品連接器的未來,各種接口將會逐漸走向統一化,目前數據傳輸,音頻(耳機口),電源口以后都會統一到Type C連接器。我們以后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筆記本電腦等耳機接口都會逐漸取消,一個USB形態的TYPC C連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訊精密目前是TYPE C連接器領域的領導廠家之一,其客戶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流的手機品牌廠家,也是USB TYPE C連接器國際標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目前國際上連接器廠家,美國TE Connectivity是世界第一,2016年營收大約為122億美元,可以看下中國第一的立訊精密大約19.9億美元和世界第一TE的122億美元是六倍的差距。TE營業額那么高是因為其應用范圍很廣,例如除了通訊和電子設備,汽車也是連接器的主要應用行業之一,其他還有醫療,工業,航空航天等等 。
美國的Molex也是連接器巨頭,營業收入一年三四十億美元左右。 另外美帝的安費諾,2016年營收大約六十億美元。 其他還有法國FCI,國內的富士康,還有日本的JAE,矢崎,住友電氣,韓國KET等 。
和國際巨頭的多業務領域比較,立訊精密的業務領域還比較局限于消費電子產品,未來幾年要大規模增長,需要切入到汽車,工業連接器,醫療,航空航天等更多領域。例如汽車產業就占了連接器產業大概20%的份額。
目前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和醫療領域已經開始布局,預計未來幾年會成為新的成長動力。
2016年,立訊精密消費類電子收入占比高達46.42%。其次為電腦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收入占比達37.94%。剩余依次為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6.51%)、其他連接器業務僅有(2.36%)
中國第二大連接器廠家中航光電,中航光電2016年營業收入58.55億元,增長23.91%,凈利潤7.34億元,增長29.14%。
得潤電子2016年營業收入45.84億元,增長50.9%,不過凈利潤只有0.39億元,大跌-54.22%。
航天電器2016年營業收入22.56億元,增長20.42%,凈利潤2.61億元,增長11.87%。
長盈精密的金屬殼業務占年度總營收的68.07%。其次為手機及通訊產品連接器,占總營收的14.09%,還有手機及無線上網卡電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連機器是長盈精密的第二大業務,所以有時候也把長盈精密歸于連接器廠家,和前面的立訊精密放在一起。
可以看出我國連接件廠家在規模上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長,但是和世界最強的差距還很遠。 而且龍頭的立訊精密和中航光電增速較快。同時也可以看出,連接件的世界巨頭,除了我國以外,全部都是發達國家企業。 這個世界上,誰正在產業上挑戰發達國家,一目了然。
金屬殼 :
我相信很多人看不起金屬殼,嗯這玩意兒很貴,你手機上面的金屬殼,你至少為它付了100元人民幣以上。原因是加工工藝要求高,而且精密加工過程中鋁合金金屬有浪費。金屬殼這個業務目前主要就是兩岸(大陸和臺灣)的公司在玩。
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金屬殼供應商,是不是有點萬萬沒想到的感覺?
2016年,比亞迪電子營業收入367.3億元,比上年增長25.43%,凈利潤12.33億,增長35.8%,其中,ODM和OEM等組裝業務占大頭,收入為218.6億元,增長23.5% 。
相比于做組裝,毛利率較高的手機零部件收入為148.76億元人民幣,增長28.2%,其中金屬殼為絕對的主要收入來源,為126.44億,比上年增長36.4%。
比亞迪包括汽車在內整個集團的銷售收入2016年才剛剛突破1000億人民幣,一個小小的金屬殼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團收入的12%以上。
比亞迪生產金屬殼的一部金屬廠是比亞迪福利待遇最好的部門之一,年終獎大大高于比亞迪集團平均值。目前華為Mate系列,P10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為首的S系列,其金屬殼均主要采購自比亞迪。
比亞迪的金屬殼加工業務,之前都是購買日本兄弟工業和發那科的CNC加工設備,由于國產CNC設備的不斷崛起,目前比亞迪已經全面轉向購買國產設備,勁勝精密成為比亞迪CNC設備主要供應商,國內設備成本和貨期都優于日本廠商,勁勝精密的CNC設備廠位于東莞,貨期僅為2個月左右,而日系供應商貨期長達3-4個月,這大大降低了比亞迪購買設備的成本。
國內第二的通達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78.25億港元(按照1港幣=0.87人民幣換算,大約68億人民幣),增長28.83%, 凈利潤10.2億港幣(8.8億人民幣),增長28.83%。
其金屬殼供應的手機型號包括華為Mate9、P10及G9、Nova、麥芒5、榮耀5C、Oppo R9、R9s、A37、A51及A53、紅米3及4、紅米Note 3及Note 4以及小米Max。
做手機金屬外殼的長盈精密公司也保持了高速增長。
2016年,長盈精密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61.2億元、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7%、52%, 此前2015年度業績同比增幅也超過50%。
長盈精密的金屬殼業務占年度總營收的68.07%。其次為手機及通訊產品連接器,占總營收的14.09%,還有手機及無線上網卡電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連機器是長盈精密的第二大業務,所以有時候也把長盈精密歸于連接器廠家,和前面的立訊精密放在一起。
長盈精密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華為,OPPO,VIVO三家,2016年這三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長,長盈精密業績也跟著一路走高。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產品牌的崛起對上游國產零部件產業鏈的帶動有多么大。
目前智能手機外殼在迅速實現金屬化,在未來幾年實現金屬化后,手機外殼材料陶瓷化是可能的下一個趨勢,2017年2月,長盈精密與三環集團聯合成立陶瓷外觀件及模組領域合資公司,投資總額87億,預計年產能達1億件以上。長盈精密在CNC加工能力和手機外殼客戶資源上的優勢,與三環集團在陶瓷前段工藝上的優勢形成互補。
三環集團是國內電子產品陶瓷材料的老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盈精密公司從2015年開始自造機器人,實施機器換人計劃。
2015年,長盈精密成立了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集中了數百名自動化開發人員,2016年天機智能營收達到1.2億人民幣,主要來自集團內部部署機器人系統的貢獻,到2017年已經自主完成2000多臺機器人的集成應用。
隨著天機智能各方面能力的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4月底,天機智能已經獲得外部意向訂單接近1個億。
2017年4月,長盈精密和日本安川機器人在東莞成立合資公司,長盈出資65%,安川35%,成立天機機器人公司,天機機器人計劃2017年生產500臺小型六軸機器人,2018年生產2000臺,到2021年實現年產1萬臺的規模。
從長盈精密的例子可以看出,國內有很多公司在機器換人的浪潮中,發現了自己做機器人的好處,在紛紛投錢自己研發制造機器人,并且從中獲取了收益利潤,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另外國內金屬殼業界廠家勁勝精密公司非常值得一提 。
東莞的勁勝精密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51.36億元,增長44%,凈利潤1.31億元,增長127.84%。
是不是看起來利潤很少?要知道2015年,這家公司還處于巨額虧損狀態。
2014年的勁勝精密,還是一家以手機塑膠結構件為主要收入的公司,其塑膠結構件占比達到了81.4%,強化光學玻璃占大約6%,而金屬精密結構件不到3%等。
在電子產品在迅速金屬殼化的情況下,勁勝精密這樣的產品結構是要被淘汰的, 勁勝精密可以說處于公司關鍵轉折點。
2015年,勁勝精密營業收入35.67億元,下滑10.39%,凈利潤巨虧4.71億元,大幅下滑73.52%,要知道,2014年還能盈利0.74億元。
勁勝精密在生死關頭的大調整挽救了他自己,公司大規模向金屬殼業務轉型,同時通過在2015年11月并購東莞創世紀機械公司,切入更上游的金屬加工數控機床,這是一個大大改變了公司命運的決定。
經過2015年的調整,雖然當年巨虧,但是出現了兩個巨大的變化,一個是金屬殼業務收入占比從不到3%上升到25%以上,一個是數控機床等高端生產裝備當年銷售收入實現1.07億元,營收占比2.99% 。到2016年,勁勝精密的金屬殼業務收入已經達到13億元,占比迅速上升到25.3% 。
不僅如此,制造金屬殼不只是制造工藝技術要求高,勁勝精密還開始制造上游的金屬加工設備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數字控制)數控機床。
2016年勁勝精密數控機床金屬加工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務,營業收入15.47億元,占比為30.12%,較2015年度僅僅2.99%的占比提升了27.13個百分點。目前國內幾大電子產品金屬殼生產廠家,除了勁勝精密用自家設備外,另外兩家比亞迪和長盈精密也購買勁勝精密的CNC數控機床用來加工金屬殼。該業務毛利率高達40.32%,幾乎高于其結構件毛利率水平一倍。
2016年勁勝精密旗下的東莞創世紀CNC設備銷售超過一萬臺。
勁勝精密還對數控機床產品主要機型的操作系統申請軟件著作權。
除了金屬加工數控機床以外,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勁勝精密的玻璃精雕機,目前國內的玻璃巨頭藍思玻璃,歐菲光,伯恩光學等主流玻璃蓋板加工企業都認可勁勝精密的設備,月產能已經達到600臺,出貨同樣在快速增長。另外勁勝精密的3D玻璃熱彎機也在研發中。
2017年一季度,勁勝精密銷售收入實現16.32億元,增長33.04%,凈利潤1.48億元,增長4.2倍 ,勁勝精密從2014—2016年的自我救贖可以說是中國產業界的一個教科書。
比亞迪,通達,長盈,勁勝四強之外,還有個蘇州勝利精密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134.77億元,增長129.96%,凈利潤4.29億元,增長61.79%。不過該公司收入大部分來自渠道服務。
其中包括金屬結構件在內的制造業務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4.53億元,同比增長31.13%;毛利率17.05%,同比增長1.34% 。
該公司的亮點主要來自其兩個小業務,收購了Apple Watch 自動化組裝設備富強科技開展智能制造設備業務,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58.59 %。另外一個是做鋰電池隔膜,該公司收購了蘇州捷力,2016年在鋰電池隔膜領域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105.3 % 。
再說說臺灣,相對于大陸業者統統快速增長,臺灣業者的業績表現相對疲軟了許多,這也反應了兩岸產業實力的此消彼長。
臺灣的可成科技是真正的金屬殼大佬,其主要是給蘋果供應金屬殼,2016年營業收入790.95億新臺幣(按照4.4的匯率,差不多179.8億人民幣),下降4.03%。這個營收規模比大陸最大的比亞迪還要大。
另外臺灣凱勝控股,是一家純金屬結構件公司,給電腦,手機等提供金屬件,
2016年營業收入327.63億新臺幣(按照4.4的匯率,差不多74.5億人民幣),下降15.2%。凈利潤28.02億新臺幣,大幅下降50.3% 。
另外就是臺灣的富士康了,該公司也大量供應金屬殼,但是具體業務收入沒有查到,估計規模不會小,富士康給蘋果供應金屬殼。
不要小看富士康,不要以為富士康只是個組裝廠,富士康是個高科技公司,旗下有夏普的顯示面板,有業成控股的觸摸屏,有金屬殼等結構件業務,還有機器人研發制造業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