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上海建新12寸廠 為挑戰臺積電南京廠?
“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增長迅速。”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此次通過在南京市建立12英吋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就是為了就近協助客戶,“同時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拓展在大陸的商機。我們希望能加強與客戶的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們在大陸的市場份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742.htm除了上述世界半導體三強外,韓國SK海力士也已在無錫設立了12吋晶圓廠,月產能為13萬片;另兩家臺灣企業也先后在大陸布局,臺灣力晶集團以合資方式在安徽合肥市設立了月產能4萬片的12吋晶圓廠,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在并購蘇州和艦月產能約6-7萬片的8吋晶圓廠之后,在廈門合資興建了12吋晶圓廠。
大陸本土企業也是不甘落后。中芯國際目前共有3座8吋晶圓廠,在武漢和北京建成的12吋晶圓廠月產能分別為6萬片和5萬片,北京廠準備擴建;華力微電子12英吋晶圓廠月產能達3.5萬片,還擬建新的12吋晶圓廠;紫光集團在三月置頂投資計劃,準備在深圳興建12吋晶圓廠,預計2019年量產;3月28日,武漢新芯自建12吋晶圓廠動工,至少會建設2座12英吋晶圓廠,最終產能高達20萬片晶圓/每月。
浙商證券分析師楊云認為,目前大陸在核心器件的芯片制造上所占比重還相對較低,要落后于臺灣和韓國(各占20%左右)。而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向大陸轉移,臺積電、聯電、力晶等大廠正紛紛來華建廠,國內晶圓制造廠商也不斷地陸續擴產,未來外資與內資產能有望平分市場,大陸半導體制造的市占率會迅速提升。
“說白了,大家看重的就是大陸廣闊的消費市場。但本土芯片企業與外資在技術上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臺積電南京廠擁有16nm工藝。”江蘇一位資深半導體行業人士指出,要真正實現進口替代,技術的提升和人才的培養很重要,不能光追求量,否則很容易陷入規模大但整體利潤下滑的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