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歷史回顧

        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歷史回顧

        作者: 時間:2016-08-15 來源:頭條號 收藏
        編者按:和高鐵、航天、家電等的產業日新月異的進步相比,至少至今為止,中國是百分之百的半導體弱國。

          2000年以后中國的高附加值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中國現在工業出口的主力軍,這些都是中國人用血汗和智慧換來的成果。但是,在眾多工業產品中,有一個產業是中國工業永遠抹不去的痛,那就是產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8/295472.htm

          讓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在2009年,中國生產量為1517MW占世界總生產的26.1%,液晶電視機生產為5682萬臺占比為38.7%,手機生產為5億8842萬臺占比為52%,數碼照相機生產量為8382萬臺占比為65.4%,手提電腦就更加夸張,生產量為1億5857萬臺占世界的96.2%。這些數據在最近的幾年里有增無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和這些電子產品相比,行業的數據卻讓我們不堪入目。2013年,中國的進口額超過了原油進口,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2014年,中國國內半導體市場規模為980億美元,占世界市場的29.4%,而國內生產的半導體總值卻只有125億美元,占世界的3.8%,自給率只有12.8%。

          半導體在日本被稱為“產業大米”,是所有電子產品生產都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半導體重要性讀者也完全能想象得到,不論是民用的電子產品還是高精尖的軍用武器,其性能完全依賴于半導體產品的質量,最近流行的新概念AI、區塊鏈和無人駕駛,其背后需要半導體產業的支持。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如果沒有半導體行業的支撐,將會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瓶頸。對于中國來說,半導體和能源一樣,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落后是因為中國人很傻不想發展嗎?或者說是國家沒有戰略眼光扶持半導體產業嗎?答案是NO!和其他行業一樣,中國曾多次制定國家計劃扶持半導體行業,只是最后的結果不盡人意。在分析中國半導體落后的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歷史。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的1953年,半導體已經被列入第一次和第二次5年計劃的重點科技公關項目,這階段可以說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草創時期。此后由于國內和國際形勢的劇烈變化,國家幾乎停止了對半導體行業的投入?!霸訌椫浮卞X學森曾經這樣感慨道:60年代,我們全力投入“兩彈一星”,我們得到很多,70年代我們沒有搞半導體,我們為此失去很多。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國家認識到國產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1984年在廈門設立華聯電子有限公司,但是成果卻不盡人意。正是這個階段臺灣和韓國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大陸和這兩地的差距變得無法逾越。到80年代底為止,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處于一個摸索階段。從產業政策上講,一方面對民生和重工產業的重點投入,而另一方面忽視半導體產業,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政府真正對半導體產業進行大量投入是步入90年代以后的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6月,國家首次制定了振興半導體行業的產業政策,發表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俗稱“18號文件”,從國家層次把半導體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產業。2001年9月,為具體落實“18號文件”的精神,國務院辦公廳再次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有關問題的復函”,俗稱“51號文件”。這兩個文件以后,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迎來了它的第一次繁榮期。

          2000年后,天津摩托羅拉投資14億美元建成月產2.5萬個的8英寸工廠,上海中芯國際投資15億美元建成月產4.2萬個的8英寸工廠。到2003年,上海宏力、蘇州和艦、上海貝嶺、上海先進,北京中芯環球等,現在中國的主力半導體企業相繼投產完工。

          此階段的半導體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上面已經提到,此階段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幾乎都是在國家政策的干預下發展起來的,收政策的影響非常之大。在一個從無到有的階段,國家政策的大力干預一方面讓中國的半導體行業迅速成形,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政策的干預同時會帶來很多弊端,追求短期成果和數量,缺少長遠發展理念,這些都為現在半導體行業發展瓶頸打下了伏筆。第二,幾乎所有建成投產的工廠都是和半導體先進企業合資或外資獨資的企業。第三,中國的半導體企業集中在半導體生產的后道工序――封閉和測試,后道工序生產技術含量低,相對于其他生產工序屬于勞動密集型。

          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總銷售額2002年為268.4億元,2008年為1248億元,2015年為3609.8億元,平均年增加率22%。光從數字上看,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從技術含量方面來講,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始終沒有能夠得到彌補。造成此結果的一個先天的原因是中國半導體行業起步晚,發展的原動力完全依賴于政策投入。此階段中國的半導體的發展政策和其他產業一樣是“以市場換技術”,由于國內技術一窮二白和過于依賴外資的結果,引進的技術都是些上游企業的淘汰技術和技術含量低的封測工序,使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在產品的供應鏈里始終處于一個技術劣勢狀態。如果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那怕只是在設計層次上有一定的積累的話,結果應該完全不同。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神农架林区| 蕲春县| 丹凤县| 玉林市| 大厂| 滨海县| 神农架林区| 曲周县| 防城港市| 准格尔旗| 永安市| 河池市| 梅州市| 普宁市| 宣恩县| 洞口县| 桑植县| 广东省| 蒙城县| 黑龙江省| 白山市| 淳安县| 福海县| 壤塘县| 嵊州市| 金塔县| 兰考县| 维西| 华安县| 乌兰县| 三门县| 乌鲁木齐县| 得荣县| 屏东县| 常州市| 虹口区| 三门县| 合肥市| 莱西市|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