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英特爾完成全球裁員 背后幾多無奈?
2013年,英特爾移動部門虧損31億美元。2014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2億美元。有人評論道:上千人的團隊居然一年能虧損數十億,只有英特爾才有這樣的實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2654.htm
INTEL芯片
最新傳聞Intel基帶業務已經成功進入iPhone 7供應鏈,并從高通手中搶得三成份額)。裁員大幕旋即拉開。
根據記者從內部得到一份時間表來看,裁員于今年4月20日開始,通知受影響員工其所在部門即將關閉,按時間先后順序,先是哥斯達黎加、越南、阿根廷、智利,再是哥倫比亞、巴西、墨西哥,最后開展至大中華區(包括日本)。所有裁員將于本月末之前完成。

裁員漫畫圖 圖片來源于Bidness Etc.
針對裁員,英特爾提出了一個“VSP計劃”(VOLUNTARY SEPARATION PROGRAM),中文全稱“員工自愿離職補償計劃”。而實際上并非自愿離職,裁員的標準主要根據員工前三年年度績效考核來定。對于被裁員工的補償方案,英特爾提出了N+6+2的方案。
N代表在英特爾工作的年數。比如一個員工A在英特爾做了4年,N就是4,再加上6,是10。N+6,在A的例子中,就是10乘以該位員工的平均工資(前12個月的總收入核算出的平均工資,包括年終獎、季度獎、年底雙薪等等)。最后的+2是指按照員工當前工資,再賠償2個月薪金。
此次裁員,共涉及英特爾全球員工1.2萬,中國區受影響的具體數字暫且不知。留下來的SoC芯片部門員工將轉崗至5G、物聯網等部門。
那么,問題來了。
曾被英特爾視為戰略核心業務的移動芯片部門,為何就這樣被放棄了?

INTEL公司外景
在放棄移動芯片6年后,2012年,英特爾大舉回歸。彼時的市場,高通、三星占據一半以上,聯發科節節高升,分食獲利。
英特爾移動芯片的底層架構為X86,這是從其PC芯片進化而來的。而在英特爾缺席手機芯片領域的那6年之間,市場已經被ARM架構主導,其陣營囊括了高通和聯發科。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即使99%的APP可以支持X86,對于不能提供更多創新功能與更高性價比的英特爾處理器,消費者或合作伙伴基于自身考量也沒有選擇的理由,Intel固然可以通過巨額補貼不足性價比的不足,卻也難以滿足哪怕1%的生態差距。”
而即便撇開技術層面不談,英特爾的企業文化又是否適合手機芯片的研發呢?
由于在X86電腦市場的壟斷性優勢,英特爾這些年毛利率一直居高不下,最新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財報,英特爾毛利率高達62.7%。
反觀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高通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雖然也高達58.72%,不過這是芯片業務與專利業務的加權平均,根據高通2014年第四季財報顯示,相比于毛利率21%的芯片銷售,專利授權費毛利率高達85%,可見高通在芯片業務的毛利率并不高。

高通發布會圖片 圖片來源于福布斯
至于聯發科,幾年前其毛利率高達50%,而現在隨著手機市場日漸成熟,已經低至40%以下。
王艷輝認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對于多年來一直賺取高利潤的英特爾,根本不可能適應每天價格戰的殘酷競爭,與生態無關,也與技術無關。僅僅與企業的基因有關。有錢可以做很多事情,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