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整合自動化提升半導體工廠效能
臺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在自動化技術方面,也是著墨甚深。負責臺積電南科14廠自動化的臺灣積體電路自動化整合部經理涂耀仁指出,臺積電南科14廠目前已經能做到讓晶圓從下線到出貨,完全不用經過人,包括機臺控管、空片處理等所有的流程,都已經完全做到自動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3159.htm涂耀仁表示,臺積電南科14廠的自動化程度,同時間可以讓400個作業人員,每天處理超過340萬次晶圓制作流程,使用超過2,500種工具,并在工廠中總長42公里的軌道中,操作1,600臺車輛,支援50萬種傳送業務,平均每一個傳送,都可以控制在三分鐘以內。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整合部部經理涂耀仁
難得的是,因為代工型態的業務,導致工廠隨時都會有上千的產品處于生產狀態,每一種產品的制造流程其實都不一樣,如果沒有辦法做到自動化,就很難準時達到客戶的要求。
涂耀仁指出,電腦整合制造的架構,在最底層是工廠自動化,包括機臺、傳送系統、自動倉儲、自動軌道、機臺故障支援等,都要做到自動化。而且針對特殊商品,如需要優先出貨的流程,還要有特別機制能夠因應,如貨品還沒有到機臺前,機臺就已經預熱做好準備,即使工廠產能處于全滿載的情況下,生產線依然不會因為機臺需要預熱,而影響生產效能。
另外,在制程控制方面,由于每一個機臺長時間工作下來,品質不可能始終維持一致,必須要隨時監控機臺作業中的工作環境如溫濕度等,才能預先掌握晶圓最后完成的成品品質,并透過后續的量測平臺,回饋相關資訊,隨時調整機臺的作業參數,盡量讓制程工作能夠更精細。
一旦工廠產能及制程復雜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能靠人來管理,因此就需要有即時管理系統,進行預先排程及規劃,包括如何從供應鏈上所擷取的需求資訊,迅速轉成工廠訂單,如何預測出貨時間等,也都有賴自動化技術來管理。
涂耀仁表示,控制機臺并掌握相關資訊,是工廠自動化的第一步。由于半導體產業早已有SEMIStandards,就連無人自動搬運車要如何上下貨,都有明確的標準規定,只要設備符合國際標準,就可以整合到工廠自動化的架構中,要找到解決方案并不難。
但在全自動化的工廠中,仍然可能會遭逢許多挑戰,如明明有待處理的貨,卻仍然有機臺遺漏處理。涂耀仁指出,可能是因為機臺的條件被限制處理,或是要等待處理的貨品數量夠高,再一次作業以提高效能等,但實際上,生產線上如果有一兩千臺機臺,機臺的遺漏判斷是否是最適當的?管理人員需要得到最即時的資訊,才能在線上人員設定或操作時,做出必要的判斷。
面對這么大的工廠自動化需求,涂耀仁認為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持續維持高速且復雜變遷的系統管理,但只要能克服管理上的困難,透過電腦整合制造等自動化技術,不管是產品品質、機臺生產效率、生產周期,都可以得到最適結果,也連帶會帶來成本效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