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為本土IC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此生態環境的特點是越往產業鏈的上端,產業規模越小,越往產業鏈的下端,規模越大。但是越往產業上端,對產業生態的影響越大。因為作為最底層的終端消費者,雖然是上帝,但一個終端消費者的消亡不會影響一個產業。再如,蘋果公司現在很強大,但蘋果公司的存亡不會影響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不會從根本上影響這個產業。但是產業鏈最上游做嵌入式CPU的企業,由于其產品被廣泛應用,如果這類企業消亡了,我們這個產業會發生很大的動蕩。這就是一個既辯證統一又有一點矛盾的邏輯關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3647.htm處于上游的芯片企業,雖然處在產業鏈的最頂端,也處于被選擇的最下游。消費者選擇服務、選擇終端,終端企業選擇芯片,芯片企業選擇IP,它是處在被選擇的最下游。
我們的特點也是越下游越強大。本土CPU、IP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是Intel、ARM等巨擎。下游的服務層面在本土很強大,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它們面對的是Google、Facebook等對手。
移動互聯網對半導體的影響利好是新的、龐大的市場。讓企業比較難受的是,當服務企業介入到終端的時候,它的服務模式對終端企業是非常不利的,它是賣服務、送終端,送終端就要壓終端的價。所以,這種商業模式實際上損害了芯片企業的利益。
中國IC設計企業恰恰契合了中國企業的特點,中國市場在消費力這一塊占有優勢,我們的企業也是小、快、靈。
倡導下游責任
芯片是核心推動力之一。中國本土IC設計企業需要本土的整機企業支持。孫加興博士呼吁全社會倡導“下游責任”,產業鏈的下游有意識地給予上游以支持。例如終端廠商多支持芯片企業,老百姓也多買國貨。
本土IC企業:服務好整機企業是根本
作為后來者,如何躋身熱門領域?上海艾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經驗值得借鑒。該公司2008年成立,主做手機周邊芯片,現有員工70多人,幾年來以功能特色和低價崛起。
該公司的特色之一做手機周邊的小玩意。例如艾為的產品有呼吸燈控制器—一些像鉆石一樣鑲嵌在手機上的彩燈,可由亮漸漸變暗。除此之外,音樂功放系列、鋰電池管理產品、觸摸屏控制器等也很有特色。其中電容式接近傳感器還集成了LED控制,比紅外光的傳感器更小,接近區域更小,而且價格也更便宜(0.3美元/個)。總經理孫洪軍介紹了其發展思路:手機要有賣點,例如很多智能手機看起來像磚頭,而一些女性消費者喜歡像鉆石一類的裝飾,因此開發了呼吸燈系列。
另外,艾為的客戶服務很強。艾為的員工經常和手機方案公司在一起,“這樣客戶用我們的東西快。若不是這樣,你有好的東西客戶未必知道,或者知道了會有疑慮。擔心你的供貨行不行?小公司可能會有一些創新,但是供貨跟不上也不行。你經常和客戶在一起,向他們講述你的產業鏈,他們才能相信你。在他們缺貨時,你會馬上過來。”
“我們早就突破了技術創新的觀念,我們在慢慢體會如何更好地創新。不是說這款芯片只有我能做,別家不能做。可能我們做的芯片剛開始只有我們第一家,后來也有其他家做,但是無所謂。”談到坊間有人說艾為在模仿同行、技術不夠高難。孫洪軍稱這是誤解,艾為的策略是技術要剛好服務客戶。
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的CMOS傳感器從30萬到改進型30萬,之后是200萬、300萬像素。與此同時,還有一家公司有1200萬像素的傳感器。但本土誰用1200萬像素呢?1200萬適合單反相機,但本土企業很少做單反。格科微從30萬像素起來,看起不太吸引人,但是可以默默地積累。
再有,本土IC企業要想趕上強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想比別人快,又不想辛苦、不努力,還想制定標準、有話語權,不太可能。
小結
移動互聯為本土IC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作為中國人,大家都希望本土的產業鏈起來。政府投資固然好,但申請到了項目,并不意味著產業就會起來。關鍵是最終能否產業化。如何做到產業化?就是服務好客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