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專題 > 移動互聯為本土IC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移動互聯為本土IC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王瑩 時間:2012-06-1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摘要:本文探討了時代的特點,以及本土IC設計企業應對的策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3647.htm

          機遇

          回顧三四十年經歷的數輪經濟周期,可見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例如上世紀70年代出現了能源危機,各種降低能耗的汽車電子技術被廣泛應用,Motorola等公司也因而成為汽車電子的翹楚。8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興起,Intel等芯片公司成為業的領頭羊。90年代出現了網絡熱,繁榮了網絡處理器技術。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后,各個企業需要新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社交網絡開始成長,ARM等廠商崛起。2010年以后,、智能互聯主導了時代,也是我們本土公司崛起的重要機會。

          :融合、多樣、巨大

          工信部CSIP(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集成電路處處長孫加興博士總結道:移動互聯網時代呈現出三個特點:融合、多樣、巨大。CPU和OS(操作系統)是移動互聯網生態的關鍵。

          我國的產業特點呈現出越下游越強大的特點。CSIP建議:一是本土芯片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推動產業發展。二是狠抓CPU和OS生態建設。三是統一API(應用程序接口),共建API Mall(交易商店)。四是倡導、踐行“下游責任”。  

               

         

          具體來說,融合指云、管、端的高度融合。這種融合突出地表現為服務商對終端的介入。以前運營商和網絡服務商是不會做手機的,但是現在運營商也在做手機。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終端介入的服務特別是各種云是從終端商的角色介入到運營和服務的環節。

          多樣方面,在桌面互聯網時代,終端是比較單一的,主要以PC為主。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及其繁多,例如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種類繁多。

          巨大表現在:不僅規模巨大,影響也巨大。

          挑戰

          芯片業:處于產業鏈的頂端,但是被選擇的下游

          圖1表示了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和生態環境,可見最上層是IP(知識產權),往下是OS等,加上底層協議。下面是終端電腦、電視、手機等等。再往下是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應用軟件產業、服務型企業以及傳統行業的企業。最下層是終端消費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思南县| 巴里| 叶城县| 镇原县| 灵山县| 镇巴县| 德化县| 京山县| 遂溪县| 壤塘县| 揭西县| 和静县| 宜兰县| 台北县| 镇安县| 西华县| 尚志市| 安陆市| 襄汾县| 观塘区| 施秉县| 许昌市| 莫力| 公安县| 香港 | 翁牛特旗| 云南省| 揭阳市| 葫芦岛市| 白银市| 内黄县| 股票| 芦溪县| 遵义县| 芒康县| 白城市| 泰来县| 永福县| 喀什市|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