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廠商排名 前三甲名單未變
按照通常的做法,歐美電信運營商銷售智能手機時,往往要為每部手機提供最高達數百美元的補貼,降低了運營商的利潤率。如果能為運營商提供低成本且無需補貼投入的智能手機,它就更容易成為運營商著力推廣的品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9568.htm全世界智能手機組裝工廠和零配件生產商大都在中國,這意味著中興可以采購價格低廉的零配件,并實現低成本的整合。中興手機除了芯片和顯示屏,幾乎所有的配件都實現了國內采購。而且,幾乎每一個關鍵部件,都有2家以上的供應商。
中興沒有生產手機的工廠,采取代工模式。在中國內地,一共有十幾家廠商為中興提供核心部件和終端產品,它們大多位于深圳,而這也是中興總部所在地。
即使如此,中興仍然要承擔必須的代價。根據中興通訊2010年財報,期內終端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37.15%,但20.26%的毛利率相比前一年同比下滑了5.88%,如果去除上網卡等產品的毛利率支撐,手機的毛利率更低。
“其實我們只不過是為了換取市場而犧牲了一部分利潤,”何士友對《第一財經周刊》稱。
低價幫助中興智能手機攻陷了一系列頂級電信運營商。中興列出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36家電信運營商作為主攻方向,簡稱TOP36。截至2010年,TOP36里與中興手機建立合作關系的有90%。
接下來就是在與運營商的博弈過程中凸顯品牌的問題—在中興手機的全球銷售系統里,中國100%使用中興自己的品牌,海外市場1/3是采用中興品牌,1/3采用中興和運營商聯合的品牌,另外有1/3是采用運營商或者第三方的子品牌。
何士友說,中興移動終端在2011年面臨“二次創業”的問題,其核心就是要擴大ZTE品牌的范圍。他發現像蘋果、三星這些廠商特別舍得花錢做品牌,甚至它們的品牌投入超過了中興的研發投入,而品牌的投入和回報顯然成正比。
不過這仍要依托運營商戰略。“在非洲跟運營商合作,沒人會關注你。但是你要是跟美國主流運營商合作,人家自動就會關注你,所以我們的戰略是抓大國家大運營商。”何士友說。
他們的第一步是要讓小運營商知道中興是最佳合作伙伴,接下來通過小運營商與大運營商建立聯系,然后再通過大運營商傳遞給消費者。
“當產品成為明星產品,小運營商都打中興品牌,那些強勢運營商跟我合作的時候,我就要求它必須用我的品牌。我們在歐洲經常采用這個方法。”何士友說。
對中興與華為來說,當年擺在諾基亞、摩托羅拉面前的問題來到了它們面前:在成為主流手機廠商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速度與效果的平衡,也需要處理好市場占有率與利潤的平衡:市場份額一定要大幅提升—諾基亞就是這樣成功的;而利潤不能再低了—摩托羅拉就是這樣失敗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