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國半導體業需兼具“虎狼之性”

        中國半導體業需兼具“虎狼之性”

        —— 讓“叛逆”變身為種子
        作者: 時間:2011-01-06 來源:日經BP社 收藏

          2010年12月初在美國硅谷采訪時,多次與幾家公司高層人物的交談,均表明在美國,尤其是以硅谷為代表的業能夠數十年活力常在,不外乎良好的產業環境、各類專注型人才、充沛的資本及恰當的發展模式。聯想到人才與發展模式這兩個長期困擾中國業的問題,從中國經濟的現狀來說,錢應該不是大問題,那么其他條件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6008.htm

          “叛逆”能否變身為種子

          在上市股票解凍期過后,曾出現兩位創始人 CTO陳大同、運營副總裁范仁永,及周承云等部分高管相繼離職。及業內為此頗感不安,認為創業元老及高管嚴重流失,不利公司發展。中國其他半導體初創公司也有過類似苦惱。

          其實,業界大可不必對此過分焦慮。高層人才流動不僅在中國半導體業出現,國外也存在這類問題,我本次到訪的飛兆(Fairchild)、凌力爾特(Linear)、IR等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曾有在不同公司的任職經歷。從一而終的理念不屬于半導體這個頂尖技術行業。

          以飛兆(原名仙童)為例,早在2002年我到訪飛兆總部時,就聽說了著名“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的神奇故事。“八叛逆”曾參與了該公司在硅谷的創立,后因追求與理念不同而各奔東西。至今的50多年歷史中,飛兆曾多次受到核心人才流失的困擾。

          “八叛逆”中的Robort Noyce和Goden Moore離開Fairchild后,創立了現在業內大名鼎鼎的英特爾;“八叛逆”之外的Jerry Sanders創立了AMD;Charles E. Sporck加入了美國國家半導體并任CEO,……。故此,Fairchild在硅谷擁有“半導體人才搖籃”之稱。

          那么,做個中國“半導體人才搖籃”如何?雖然離開的原因與“八叛逆”不同,但是陳大同、范仁永、周承云等可以像“八叛逆”那樣,作為種子,為中國半導體業創立出更多的“展訊”,如能出現中國的“英特爾”和“AMD”,豈不更好?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仍是橘

          讀者可能會說,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沒有寫錯,且看筆者慢慢道來。

          在凌力爾特采訪時得知,其總部1000多名員工中有百多位中國籍設計師,市場部總監John Hambuger也不清楚確切數字,但他表示,中國員工很有IC設計天分,工作非常出色。對于我的‘為什么不斷有大量中國IC設計人才到美國硅谷發展’這個問題,另一個受訪公司的技術副總裁半晌后自言自語似的輕輕回了一句話:“可能是我們這里給了他們合適的土壤吧。”這句話令我沉思了許久。中國自己培育了好苗子,為什么不能再給他們今后發展的合適土壤呢?是我們的機制與環境中哪個(些)環節出了問題?那我們今后該怎么辦呢?答案既簡單又復雜……

          7、8年前,我在一篇分析中國半導體業的文章中曾引用一句古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用來說明那時大部分頂級中國半導體人才都去了硅谷發展,留下的人才卻無法干出一番事業的窘況。時過境遷,回首看看近些年中國半導體界發生的變化,雖然仍有很多中國IC設計人才到美國硅谷發展,但是也有很多 IC設計人才從硅谷回流中國。展訊與中星微等一小批設計公司正是借助從硅谷回流的設計人才,經過多年對市場與技術的潛心琢磨,才修得如今的正果。我們對此應感到一些欣慰。那句古話也似應改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仍是橘。我們同時也在期待中國半導體業未來20或30年,能夠出現Robort Noyce和Goden Moore那樣的“超級橘”。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展訊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饶河县| 万山特区| 台州市| 长顺县| 嵩明县| 河津市| 边坝县| 澳门| 甘南县| 嘉黎县| 清水河县| 平阳县| 华安县| 呼伦贝尔市| 定远县| 宁河县| 文成县| 孟村| 土默特右旗| 晋州市| 大姚县| 乐安县| 南平市| 宁城县| 姚安县| 靖安县| 大方县| 牡丹江市| 乐东| 托克托县| 肥城市| 班玛县| 古交市| 平果县| 巧家县| 东乌| 酒泉市| 太仆寺旗| 密山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