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加坡電子業:國際化人才戰略促發展
著名半導體公司安華高科技在新加坡設立了重要的研發中心,他們在這里研發光電器件和各種模擬電路等產品。安華高科技公司隔離產品事業部研發經理Richard Lum告訴記者,在安華高新加坡的公司中,有40%的員工為外籍人士,其中有5%的中國籍員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457.htm而眾多的跨國公司進駐也促進新加坡的經濟環境和就業環境更加國際化。這種環境使世界各地的人才在這里工作而不存在交流溝通的障礙,文化方面的差異也不成問題,成為吸引更多人才的關鍵因素。安華高 Richard Lum告訴記者,公司為員工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不分本地和外地,平等對待每個員工。他舉例說,公司團隊中的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可能不是單一的國籍,然而員工之間卻可以溝通自如,形成了非常國際化的氛圍。
安華高來自中國的員工Steven表示,新加坡是一個中西結合的社會,在這里學習的機會較多,他已經適應了這里的工作和生活。Mediatek來自中國的員工許小姐認為國際化的環境,也使她能在工作中接觸到相對更為高端的技術。Silicon Labs的陶先生則表示,由于新加坡主要是英文環境,這里跟歐美溝通起來容易一些,可以有更多機會和不同地區的員工交流。
特殊的地理位置、多種語言的社會和國際化的經濟環境,使新加坡成為聯系歐美和亞太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商業樞紐。Silicon Labs的Kafai Leung告訴記者,他們選擇在新加坡設立機構也基于亞太區的市場機遇,為進一步服務亞太區的客戶,2004年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運營機構,它成為 Silicon Labs亞洲和歐洲的國際總部,在這里有IC設計、測試等研發中心。Kafai舉例說,Silicon Labs的電容式觸控解決方案就是在這里研發的。
建設公共平臺廣泛招攬人才
·新加坡非常重視引進國際化人才。
·建設公共平臺為企業和人才服務。
新加坡正是認識到了自身在國際化方面的優勢,所以一直在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引進國際化人才方面做足了文章。2年前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人力部成立了聯盟機構——聯系新加坡,這一機構成為政府幫助企業招攬國際人才的一個公共服務平臺。
負責聯系新加坡的署長紀依樺介紹說,聯系新加坡已經在全球設立了11個重要的辦事機構,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北京。由于對中國人才的重視,6月26日,聯系新加坡組織新加坡眾多電子企業在上海舉辦了首屆新加坡電子人才招聘會,這次招聘會將為企業招聘250個以工程師為主的職位。
紀依樺表示,聯系新加坡的職能是設法將人才和企業聯系在一起,給雙方提供交流的機會。因此,他們和企業一起開展了很多活動,除了招聘會之外,他們現在針對中國人才還開展有“Careers@Singapore”和“Experience@Singapore”兩個重要的項目。其中體驗新加坡的項目是面向應屆畢業生,計劃在今年7月中旬組織一個“電子行業體驗參觀團”,邀請部分來自中國頂尖大學的學生,前往新加坡進行短期的工作環境體驗,并與眾多電子企業的員工交流。而“Careers@Singapore” 項目則是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士。
“新加坡的優勢在于其整體是一個社會穩定、城市清潔和適宜居住的國家,尤其是適宜亞洲人生活居住。”紀依樺表示。同時,她認為在新加坡工作也是人才打造其職業生涯的一個很好的路徑,可以把新加坡看成是提升自己的工作基地。
而這方面的工作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招攬人才上,據紀依樺介紹,政府已經成立了人才策略小組,把如何留住人才也作為工作的重點,他們正在致力于為來新加坡的就業者提供更適宜的工作環境。
記者觀點:多種因素造就國際化產業環境
在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形勢下,電子產業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則需要一個國際化的產業環境和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環境,這是此次記者新加坡之行感觸最深的一點。
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0多萬的城市島國,電子業年產值可以達到 639億新元(約460億美元),并在全球電子產業鏈條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新加坡的電子業發展令人驚嘆。
新加坡電子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而又能保持持續發展與其國際化的產業環境和人力資源環境是分不開的,在記者的采訪中,無論是企業高管還是員工都表達了對這種環境的認可。而這種環境來自于哪里?在筆者看來,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新加坡開放的產業政策。由于國家自身面積小,資源匱乏,吸引外部公司在新加坡投資或者設立分支機構是新加坡重要的戰略之一,7000個跨國公司的進駐無疑使新加坡的經濟環境呈現國際化的特點。至今在其GDP中,本土企業貢獻所占比重很小,大部分來自于眾多跨國公司的產值。
其二是正確的產業發展戰略。首先是新加坡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半導體業是電子產業的上游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也是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之一。選擇它作為產業的重點,并大力投資和吸引跨國公司進駐,使新加坡站在了電子業的前端。現在新加坡已經有14條半導體生產線,而且其中4條是12英寸生產線,這樣的布局密度在其他國家恐怕是很少見的。而由于半導體業屬于高科技含量產業,本身就具有國際化的特征。其次,完整的產業鏈布局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以半導體業為例,新加坡并沒有只關注IC制造或者IC設計,而是涵蓋了從IC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各個環節,甚至也包括了 IC設備和相關材料領域。這種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