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罕見,晶圓廠代工廠將停產一周

        罕見,晶圓廠代工廠將停產一周

        發布人:旺材芯片 時間:2023-02-2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theelec,謝謝。


        據韓國媒體theelec報道,芯片制造商 Magnachip 計劃從周六開始將其位于韓國龜尾的工廠停產一周。這對于芯片制造商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因為晶圓廠通常全年 24/7 全天候運行。


        消息人士稱,Magnachip 這樣做是因為其高庫存和低需求。他們說,工廠仍將通電,但工作人員將下班休息。


        Magnachip專注于顯示驅動IC和電源管理IC的生產。它只設計驅動器 IC,而在龜尾的工廠生產自己的電源管理 IC,例如分立式電源。


        龜尾晶圓廠月產能4萬片,采用8英寸晶圓。


        晶圓廠停產的情況極為罕見,大部分是意外事故造成的。兩年前,三星在奧斯汀的工廠停電。這導致停產三天,這家科技巨頭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重新開始生產。


        去年,Magnachip 錄得 3.37 億美元的收入和 524 萬美元的經營虧損。它的利潤轉為紅色,而收入比 2021 年下降了 28.8%。與此同時,由于芯片行業的低迷,大多數經營 8 英寸晶圓代工廠的芯片制造商的業務都在下降。


        晶圓代工殺價戰開打


        南韓科技巨擘三星傳出發動晶圓代工價格戰搶單,鎖定成熟制程,降價幅度高達一成,三星來勢洶洶,聯電、世界先進也開始有條件對客戶降價。隨著削價搶單大戰鳴槍起跑,恐打破原本臺廠預期平均單價(ASP)有撐的局面。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調查顯示,截至去年第3季底,三星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為15.5%,居第二位,雖然大幅落后龍頭臺積電(市占率56.1%),但已直逼居第三至五名的聯電、格芯、中芯國際這三家公司總和,仍非常具有指標地位。


        先前有南韓媒體報導,三星因應半導體市況下行,其晶圓代工業務采取「攻高階(制程)、棄成熟(制程)」策略,把成熟制程生產線人員調往高階制程,全力沖刺3納米生產,甚至不惜放棄成熟制程客戶,但三星隨后透過發布聲明否認,強調成熟制程對該公司晶圓代工業務同樣不可或缺,將繼續設法滿足客戶需求。


        三星日前坦言,業界庫存調整導致晶圓代工業務產能利用率下降。業界傳出,三星不僅沒放棄晶圓代工成熟制程的生意,面對產能利用率下滑,還祭出更積極的價格戰搶單,希望借此力挽頹勢,以更低的價格帶來更多訂單填補產能。


        供應鏈分析,三星晶圓代工事業原以生產自家芯片為主,但當下景氣逆風,三星自家芯片需求同步受挫,閑置產能大增,為了填補產能空缺,殺價搶單勢不可免。據悉,三星這次針對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大砍價,幅度高達一成,并已拿下部分臺系網通芯片廠訂單。


        供應鏈指出,三星晶圓代工先前報價就比同業略低,如今整體市場需求仍低迷,三星若再下猛****,大砍報價一成,勢必成為IC設計廠對其他晶圓代工廠議價的依據,「你不降價,我就轉去三星生產」,使得晶圓代工同業面臨壓力。


        三星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大砍價,在業界掀起波瀾,聯電、世界等臺廠傳出開始有條件與客戶進行調價策略。對此,聯電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予評論,目前來看報價都持穩。


        聯電坦言,現階段訂單能見度偏低,本季充滿多重挑戰,產能利用率將由上季的九成大降至近七成,毛利率與晶圓出貨量同步銳減,毛利率更恐下探近七季低點,預期隨著產業持續去化庫存,下半年需求可望逐步回溫。


        預計2023年晶圓代工產值年減4%


        集邦科技(TrendForce)今(18)日發布預測指出,供應鏈庫存去化緩慢,客戶持續降低投片量,預估2023年晶圓代工產值年減4%,衰退幅度更甚2019年。另外八吋訂單轉移較為明顯,十二吋成熟制程較先進制程穩健。此外受惠各國補助晶圓廠將邁向區域化,全球逾20座新廠計劃將逐年完工。


        該機構預測,2023年第一季晶圓代工從成熟至先進各項制程需求持續下修,各大IC設計廠晶圓砍單從第一季將蔓延至第二季,觀察目前各晶圓代工廠第一至第二季產能利用率表現均不理想,第二季部分制程甚至低于第一季,訂單仍未出現明顯回流跡象。展望下半年,即便部分庫存修正周期較早開始的產品,將可能為年底節慶備貨而出現訂單回補現象,不過全球政經****仍是最大變數,產能利用率回升速度恐不如預期,故TrendForce預估,2023年晶圓代工產值將年減約4%,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構分析,地緣政治風險促使供應鏈持續轉移,IC廠陸續預備降低產品在中國大陸廠生產的比重。轉單效應將于2023下半年逐漸發酵,2024年后更為明顯,晶圓代工供需情況會逐漸傾向地區性發展,此將導致晶圓代工廠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分歧,產能復蘇的情形除了取決于客戶庫存水位及傳統旺季因素外,供應鏈分配效應亦值得關注。


        八吋方面,由于智能手機、筆電、電視等消費性終端需求進入銷售淡季,庫存去化緩慢進一步影響如消費型PMIC、MOSFET等產品訂單,導致主要八吋晶圓代工廠于2023年第一季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而近期八吋晶圓廠訂單回補現象會在2023年第二季零星發生,主要來自特殊工業用電腦需求,以及少數客戶轉換晶圓代工廠之間的投產比重,對整體八吋產能利用率貢獻仍有限,產能利用率將與第一季相似,尚無明顯復蘇跡象。


        十二吋先進制程部分,臺積電(2330)(TSMC)2023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仍不理想,下半年7nm產能利用率提升幅度仍有限;5nm可望仰賴新品旺季備貨帶動,回升至健康水準。三星則是包含8nm以下先進制程產能利用率全年皆處低檔,主因受到主要客戶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轉單所致。


        十二吋成熟制程部分,臺積電、聯電、格芯等晶圓廠由于積極布局車用、工控、醫療等較為穩定的需求,2023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多維持在75~85%,其中28nm產能利用率優于55/40nm等成熟制程,而消費性產品比重較高的晶圓代工廠則下滑較多,約來到65~75%。


        另外該機構預期,2023下半年地緣政治風險恐將持續,終端客戶為因應美政府標案率先啟動供應商盤查,而持續進行供應鏈轉移。同時,IC設計廠也已陸續將部分訂單轉向非中國大陸晶圓廠生產,其中訂單多半為八吋產品,相關轉單措施自下半年逐步增加,預期聯電、世界先進(Vanguard)等非中系晶圓代工廠在2023下半年八吋產能利用率復蘇表現將略微優于平均。然而,考量總經狀況尚不明朗,整體上升幅度恐怕有限,短時間內難以回到滿載盛況。


        此外,晶圓代工中長期的供需狀態將逐漸傾向各區多元產能布局,據該機構統計,近年來全球將共有超過20座晶圓廠新建計劃,包含中國臺灣5座、美國5座、中國大陸6座、歐洲4座、日韓及新加坡4座。由于地緣政治促使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地化生產意識提升,半導體資源已逐漸成為各國戰略物資,晶圓代工廠除了考量商業與成本結構之外,還有各國政府補助政策、滿足客戶在地化生產需求,同時又要維持供需平衡,所以未來產品的多元性、訂價策略是晶圓代工廠的營運關鍵。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晶圓廠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建湖县| 邛崃市| 嘉义市| 宁明县| 莫力| 都昌县| 阿克陶县| 潍坊市| 枝江市| 三穗县| 贞丰县| 临潭县| 金山区| 辽中县| 土默特右旗| 赤壁市| 恩施市| 昆山市| 乌拉特中旗| 无锡市| 黔东| 吴川市| 绥芬河市| 衢州市| 游戏| 乳源| 齐河县| 苗栗市| 宜州市| 凉城县| 邵阳县| 尖扎县| 大田县| 永仁县| 门头沟区| 绍兴县| 莒南县| 株洲市| 德江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