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芯片巨頭ADI:邁入邊緣智能時代 今年末預計超九成產品恢復13周交付
在半導體行業的下行周期中,相比之下,模擬芯片的更新迭代周期偏長,整體面向的下游市場空間相對廣泛而穩定,而具有相對長足的增長表現。
據調研機構Gartner統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總收入為6017億美元,較2021年僅增長1.1%。其中非存儲器收入總體增長5.3%,模擬器件以19%的漲幅位居第一。
近日模擬芯片頭部廠商ADI發布的2023年度第一季度財報也顯示(統計周期為2022年11月-2023年1月),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環比增長1%;毛利率達到73.6%,同比微增、環比微降。
隨后的投資者交流環節,ADI高層強調了工業領域的強勁成長性。數據顯示,四大主要業務中,ADI在汽車領域成長性最高,其次是工業市場,通訊市場再次之,消費級市場則略有下滑。
在ADI深圳辦公室,ADI中國區銷售副總裁趙傳禹與21世紀經濟報道等記者交流時表示,經歷了PC時代到手機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下一個10年,ADI認為是邊緣智能的時代,只是還不知道具體發生的節點。“邊緣智能將真正帶領我們實現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在自動駕駛汽車、虛擬現實、數字醫療和工業自動化等各個領域實現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更安全可靠的運行。”
不同的訂單周期也令ADI存在一定的訂單積壓情況。趙傳禹指出,預計今年供應鏈整體供給狀況會大幅度改善。相信到今年末,ADI旗下超過7.5萬種產品中90%以上都可以恢復到疫情前13周的交付期。
走向邊緣智能
所謂模擬芯片,主要是用于連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紐帶,不過于追求數字芯片那般的先進工藝制程。為大眾所知的產品大約包括電源管理芯片PMIC、射頻類IC、LED驅動IC、數模轉換器、各類型接口芯片等。
目前模擬芯片市場的全球前兩大巨頭,都在工業和汽車領域有深厚積累。這也是支撐這兩家廠商在去年承壓的行情中依然有穩定成長的驅動因素之一。
2023年Q1財報顯示,ADI的收入構成中,工業類市場占比52%、汽車類占比22%、通信占比15%、消費類占比11%;其中工業和汽車都有超過26%的同比成長率。
正如ADI高管在業績會上的介紹,自動化、綠色能源化等趨勢支撐著工業市場的強勁需求;汽車領域ADI在電池管理、艙內連接等方面也處在行業優勢地位。預計在2023年Q2財年這兩大市場依然將持續成長,但通信和消費類市場則將有所下滑。
這些備受關注的高成長市場,背后正是對邊緣智能的高度需求。
“我們邁進了智能無所不在(pervasive intelligence)的十年,以智能設備的情境感知為特征,這些設備可以通過視覺、聲音和其他感知方式識別信息和交互,并且不需要穩定、持久的連接到云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效、敏捷、安全的響應。”趙傳禹分析,邊緣智能帶來的好處包括:減少延遲以改善用戶體驗;減少所需帶寬從而降低網絡服務成本;提高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
針對性的應用場景也與各類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息息相關。“近幾年,如數字醫療、新能源、智能化這些行業顯示出蓬勃生機。我們希望邊緣智能的發展為醫療健康、氣候變化等方面帶來積極影響。”他續稱。
當然這是一個長足的愿景。采訪溝通中,趙傳禹以自動駕駛場景舉例分析道,在當下節點看,面向邊緣智能時代的理想非常豐滿,當然現實也有諸多挑戰。如果做到更精準感知、即時處理,考驗著邊緣端處理數據的能力。此后更重要的是進行洞察和決策,觸發相應動作,整個流程要在毫秒級時間內完成,這也意味著當前在技術上,自動駕駛依然有很多需要逾越的關卡。
廣泛的行業也對半導體廠商的支持能力提出更多訴求。“現在我們看到的問題是,客戶要求已經不局限于提供器件了,因為產品交付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加上系統越來越復雜,導致客人希望我們幫助做整體設計。因此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技術能力,就不僅是局限于模擬器件。我們現在把自身定位從單純地提供模擬器件,慢慢地轉向模擬、數字甚至包括軟件,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了服務于未來邊緣智能的愿景。”趙傳禹介紹道。
交付加快
雖然當前在半導體周期低點,但工業和汽車類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幾乎是行業共識,對于模擬芯片廠商來說同樣如此,ADI此前一直存在一定訂單積壓情況。
業績會上公司高管表示,正通過增加內部產量和與合作伙伴合作增加供應,同時努力與客戶合作的方式解決。目前大約有50%的產品組合可以在13周內發貨,這將在下半年繼續改善。
對于未來行業趨勢,ADI高管認為,從汽車和工業市場看,公司對二季度前景感覺良好,后續則要視宏觀經濟的情況來確定。
趙傳禹則對記者表示,前述邊緣智能趨勢愿景是一種長期發展源動力,無論從汽車到工業自動化,以及消費電子中,都有越來越多關于智能邊緣的需求出現。
只是目前遠達不到人們所期望的程度,因此這就意味著半導體器件,以及相關的軟件、算法等,都有未來巨大提升空間。
“以汽車為例,最早一輛車涉及半導體量只有300-400美元,但現在提升到了1500美元甚至更高。這會成為支撐半導體成長在需求側的原動力。”他分析道,具體到中國區市場,支撐產業發展的源動力包括工業4.0、智能化升級,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等。
在供給端,趙傳禹坦言,過去兩年的芯片緊俏讓全行業都意識到供應鏈議題。因此ADI除了加大產能投入,也在跟合作伙伴建立彈性供應鏈,以期任何產品都能夠在兩個不同工廠中生產、無縫切換。
“我們認為今年供應鏈整體供給情況會大幅改善。內部測算,相信到今年末,ADI旗下超過7.5萬種產品有90%以上可恢復到新冠肺炎前13周的交付期。”他介紹道。
當然,國內目前也在涌現越來越多模擬芯片廠商。對此,趙傳禹表示,正如多家咨詢機構所預測,半導體產業可能將從五千億美元走向萬億美元大市場。面對這個大“蛋糕”,不同廠商應該是找準自己定位后,將其部分做到極致,彼此間再通過合作方式共同繁榮市場。“國內很多初創公司創新都很好。ADI一直把自己當成本地半導體生態的一員,希望大家一起把中國半導體產業做到更好。”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