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6氪報道,高通已被選中為豐田和一汽紅旗供應其驍龍Ride自動駕駛(AV)芯片。據報道,高通還在與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高通內部人士向36氪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年底就能實現量產。但對于豐田這樣的全球車企,進展可能沒有那么快,預計到2025年底才能實現。”當該媒體向高通求證時,高通拒絕置評,并要求以官方披露信息為準。Source:?Getty Images分析觀點深度解析隨著電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車輛整合更多自動駕駛功能,汽車行業將迎來芯片需求的持續增長。高通最初在2021年嘗試推出第
關鍵字:
高通 豐田 一汽紅旗 自動駕駛
3月26日,vivo發布多款基于驍龍平臺的終端產品,包括采用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vivo X Fold3 Pro和采用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vivo X Fold3標準版,以及基于高通超低功耗音頻平臺打造的vivo TWS 4 Hi-Fi版與vivo TWS 4真無線耳機。其中,vivo TWS 4 Hi-Fi版率先采用最新發布的第三代高通?S3音頻平臺,vivo TWS 4則采用第二代高通?S3音頻平臺,兩款平臺均支持Snapdragon Sound?驍龍暢聽技術、高通aptX? Adaptive音頻
關鍵字:
vivo 驍龍8 高通
高通技術國際有限公司近期宣布推出兩款全新的先進音頻平臺:第三代高通?S3音頻平臺和第三代高通?S5音頻平臺。作為各自系列中最強大的平臺,它們將提供S5和S3層級前所未有的音頻體驗。第三代高通S3音頻平臺旨在通過高通語音和音樂合作伙伴擴展計劃中強大的第三方解決方案,為中端層級設備帶來豐富的體驗。高通語音和音樂合作伙伴擴展計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服務商生態系統,提供優化的創新技術補充并為高通音頻平臺提供增強。這些技術業經提前驗證,助力OEM廠商平衡產品上市時間,并向消費者提供他們期望的所有豐富特性,包括聽力增強、
關鍵字:
高通 音頻平臺 Snapdragon
4 月 8 日消息,國外科技媒體 Windows Latest 幾周前受邀前往高通位于圣迭戈的總部,親身體驗了驍龍 X Elite 平臺產品,在最新博文中分享了跑分、游戲實測和 NPU 性能等相關信息。跑分該媒體使用 3D Mark、Jetstream 等軟件進行了相關測試,IT之家基于該媒體報道,附上 23W 驍龍 X Elite 處理器(系統瓦數,而非封裝瓦數)和英特爾酷睿 Ultra 7 155H 處理器的跑分對比:跑分 Snapdragon X Elite 23w Intel Core Ultra
關鍵字:
高通 驍龍 X Elite 芯片 AI
要點:●? ?浙江移動聯合高通技術公司和中興通訊,在嘉興外場完成行業首個下行三載波聚合(3CC)+1024QAM全球商用首秀,并實現5.4Gbps峰值速率突破的里程碑。●? ?三方旨在推動5G Advanced空口增強技術的部署,拓寬5G信息高速公路,充分滿足VR智慧體驗、超高清直播、裸眼3D等新業務的極致體驗要求。近日,中國移動浙江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移動)聯合高通技術公司和中興通訊,在嘉興外場完成5G Advanced下行多載波聚合和更高階調制解調技術的商用驗證,
關鍵字:
浙江移動 高通 中興通訊 三載波聚合 1024QAM
3月27日消息,高通和谷歌今日宣布,即日起推出首次面向搭載驍龍的Windows PC的優化版Chrome瀏覽器。在對驍龍X Elite參考設計的初步測試中,全新的Chrome瀏覽器在Speedometer 2.1基準測試中實現了顯著的性能提升。預計在2024年年中之前,搭載驍龍X Elite計算平臺的PC將面世。該瀏覽器的提前問世,有助于驍龍PC問世就獲得滿血表現。谷歌高級副總裁Hiroshi Lockheimer表示,此次與高通的合作將有助于確保Chrome用戶在當前ARM兼容的PC上獲得最佳的瀏覽體驗
關鍵字:
高通 谷歌 驍龍PC Chrome瀏覽器
3月27日消息,近幾個月來,英特爾、微軟、高通和AMD一直在積極推動“AI PC(人工智能個人電腦)”的理念,預示著個人電腦正逐步邁向這樣一個新階段:Windows系統中集成更多人工智能功能。盡管我們仍在翹首以待微軟公布更多關于Windows人工智能的細節,但英特爾已經開始披露微軟對于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廠商制造AI PC的具體要求,核心之一就是AI PC必須配備微軟的Copilot功能鍵。微軟期望OEM提出一套軟硬件整合方案,以實現其AI PC概念。這不僅包括搭載神經處理單元(NPU)的系統,還要求
關鍵字:
AI PC 微軟 Copilot 物理鍵 高通 AMD
3月26日,由高通、谷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聯合參與的UXL基金會宣布,將啟動一項開源軟件開發計劃,為多種AI加速器芯片提供跨平臺支持,推動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有望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發展環境。該項目旨在實現計算機代碼在不同芯片和硬件平臺上的無縫運行,消除特定編碼語言、代碼庫和其他工具等要求,使開發人員不再受使用特定架構(如英偉達的CUDA平臺)的束縛。高通AI與機器學習主管Vinesh Sukumar表示,“我們實際上是在向開發者展示如何從英偉達平臺遷移出來”。據悉,UXL的技術指導委員會準備
關鍵字:
高通 谷歌 英特爾 UXL 開源 英偉達 CUDA
3月25日消息,高通、谷歌和英特爾等科技公司參與的UXL基金會計劃開發一套軟件和工具,為多種類型的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提供支持。這個開源項目旨在讓計算機代碼能夠在任何機器上運行,無論其采用何種芯片和硬件。高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主管Vinesh Sukumar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實際上是在向開發者展示如何從英偉達平臺遷移出來。”據報道,UXL的最終目標是在長期支持英偉達的硬件和代碼。
關鍵字:
高通 谷歌 英特爾 英偉達 AI軟件
3 月 22 日消息,微軟今天推出了兩款商用設備:Surface Laptop 6 商用版和 Surface Pro 10 商用版,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處理器,分別為 12288 元和 9888 元起。高通表示其驍龍 X Elite 處理器準備在今年夏天發布,并明確告知游戲開發者,他們的游戲將能夠在即將上市的一系列 Windows 驍龍筆記本電腦上運行,而無需手動適配 / 移植。在這一“適用于 PC 游戲的 Windows on Snapdragon 平臺”會議上,高通工程師 Issam Khal
關鍵字:
高通 驍龍X Elite 微軟 Surface
為了在高端處理器市場提供更多選擇,高通今日發布了驍龍 8s Gen 3芯片。該芯片主打強勁性能的同時兼顧價格實惠,相比于旗艦定位的驍龍 8 Gen 3更具性價比。簡單來說,驍龍 8s Gen 3可以看作是驍龍 8 Gen 3的精簡版本。驍龍 8s繼續搭載高通 Kryo CPU,采用了與驍龍 8 Gen 3相同的全新CPU架構,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少了?顆大核,不過依然采用相同的4nm制程工藝打造。驍龍 8s配備一顆3GHz的Cortex-X4超大核、四顆2.8GHz的Cortex-A720大核以及三顆2GH
關鍵字:
高通 驍龍 AI 大模型 芯片
要點:●? ?第三代驍龍8s移動平臺通過特選的旗艦功能,帶來出色的終端側生成式AI特性以及影像和游戲體驗。●? ?包括榮耀、iQOO、真我realme、Redmi和Xiaomi等主要OEM廠商和品牌將采用第三代驍龍8s,商用終端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面市。高通技術公司近日宣布推出第三代驍龍?8s移動平臺,為更多Android旗艦智能手機帶來驍龍8系平臺上最廣受歡迎的特性,實現非凡的頂級移動體驗。這款全新旗艦級平臺的主要特性包括支持強大的終端側生成式AI功能、始終感知的
關鍵字:
高通 驍龍8s 智能手機
IT之家 3 月 14 日消息,繼市場調查機構 Canalys 之后,另一家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也公布報告,顯示 2022 年第 3 季度到 2023 年第 4 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AP)出貨量市場份額情況。IT之家基于報告內容,簡要梳理匯總如下:蘋果蘋果公司由于推出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系列,2023 年第 4 季度的出貨量有所增長。聯發科聯發科隨著智能手機 OEM 廠商補貨,
關鍵字:
聯發科 高通 Appl AP
IT之家 3 月 13 日消息,YouTube 頻道 Erdi ?züa? 在最新一期視頻中,對比測試了高通公司的 12 核驍龍 X Elite 與英特爾的酷睿 Ultra 7 155H 處理器,結果顯示前者在處理 AI 任務方面更勝一籌。?züa? 測試的機型搭載功耗為 28W 的高通驍龍 X Elite X1E80100 型號 CPU,配備 64GB 的 LPDDR5x 內存。在 UL Proycon 基準測試,高通公司的驍龍 X Elite X1E80100 CPU 在性能數據上
關鍵字:
高通 英特爾 SoC
高通介紹
高通公司 是一個位于美國加州圣地亞哥(San Diego) 的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 由 Irwin Jacobs 和 安德魯·維特比 創建于 1985年。兩人此前曾共同創建Linkabit.
高通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和服務包括 OmniTRACS 衛星定位和傳訊服務,廣泛應用于長途貨運公司,和專門研究集成電路的無線電數字通信技術, 譬如 Viterbi decoder.
高通公司在CDMA技術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