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產業全球化早已是業界不爭之實。從垂直整合到專業分工,IC業無不具有全球化的特點。如果想在這個產業中立足,中國IC企業必須有全球化的發展眼光。
中國IC企業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必須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即使它前期主要針對國內市場,那也同樣避免不了與國際企業的競爭,因為中國市場早就是國際IC廠商的必爭之地。中國電子整機制造業的發展,不但帶動了IC市場的不斷增長,全球IC產業的重心也會不斷向中國轉移。這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但同時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中國IC產業目前還面臨核心技術缺乏
- 關鍵字:
IC 半導體 集成電路 全球化
- 我國半導體產業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產業,其市場變化多端,技術加速演進,產業鏈演變加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半導體企業將迎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個歷史性關鍵時刻,這是機遇,更是挑戰。而立足于國內市場、堅持創新則是國內半導體企業面臨這場歷史機遇和挑戰時的不二選擇!
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全球產業轉移速度加快,而全球半導體產業也向以中國大陸為主的亞太地區進行轉移。美國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最先新興的地區,優勢地位逐漸削弱。歐洲許多后崛起的跨國企業,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20世紀70年代,日本半導體行業取得了迅速
- 關鍵字:
IC 半導體 展訊 集成電路
- 為數字消費、家庭網絡、無線、通信和商業應用提供業界標準架構、處理器及模擬 IP 的領先廠商 MIPS 科技公司(MIPS Technologies Inc.,納斯達克交易代碼:MIPS)今天宣布,BroadLight已經選擇高性能 MIPS32® 24K® 內核作為其新型 GPON 系統級芯片(SoC)的基礎核心。BroadLight 今天還宣布針對光纖到戶(fiber-to-the-home,FTTH)應用的 BL2348 GPON 家庭網關(RG)SoC 解決方案已經開始提供樣品。
- 關鍵字:
BroadLight SoC MIPS 集成電路 GPON
- 集成電路產業經過50年的發展已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中國半導體企業應充分利用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選擇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發明集成電路之后,硅平面技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具有極強滲透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興產業——— 集成電路產業。在過去50年間,無數的精英傾盡智慧和勤奮,創造了大量可載入科技史冊的技術成果和無數個讓經濟學家感嘆的經濟奇跡。
專業化、競爭性和技術持續革新是半導體產業發展趨
- 關鍵字:
半導體 集成電路 摩爾定律
- 0 引言
有限長序列的DFT(離散傅里葉變換)特點是能夠將頻域的數據離散化成有限長的序列。但由于DYT本身運算量相當大,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FFT(快速傅里葉變換)算法是作為DFT的快速算法提出,它將長序列的DFT分解為短序列的DFT,大大減少了運算量,使得DFT算法在頻譜分析、濾波器設計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一種具有大規模可編程門陣列的器件,不僅具有專用集成電路(ASIC)快速的特點,更具有很好的系統實現的靈活性。FPGA可通過開發工具實現在線編程。與C
- 關鍵字:
FPGA FFT 集成電路 DFT
- 目前在世界電子測量儀器|儀表市場上,競爭日趨激烈。以往,測試儀器生產廠商主要都將儀器產品的高性能作為競爭優勢,廠商開發什么,用戶買什么。而今則已變成用戶需要什么儀器,廠商就努力開發什么,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測試儀器作為奮斗目標。在信息化的推動下,全世界測試儀器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一、美國:1998年,美國電子測量儀器的銷售額約為96億美元。在外貿方面,電子測量儀器的進口值為21.47億美元,出口值62.49億美元,順差40.98億美元。美國對10個主要電子測量儀器貿易伙伴
- 關鍵字:
電子測量儀器 集成電路 網絡測試
- 2008年4月23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和“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兩大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關鍵字:
電子器件 集成電路
- 引言
汽車中每年都在不斷增加日益復雜的電子系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適性、安全性和性能,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市場調查公司IC Insights預計在2008年汽車半導體市場將增長到181億美元以上,而2006年這一市場為140億美元。另一家市場調查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也做出了同樣樂觀的預測:“今天,就一般的汽車而言,電子系統成本占總成本的22%以上,不過到2008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30%以上。” 信息娛樂系統、行車安全保障系統、發動機管
- 關鍵字:
汽車電源 集成電路
- 與國外競爭對手相比,中國設計業雖然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依然處于弱勢地位,不過在某些行業大陸起家的公司已經逐步占據霸主地位,如中星微電子的PC Camera、珠海炬力的MP3解碼領域已經引領世界潮流,作為中國目前最成功的IC設計公司,展訊也已經在手機基帶芯片站穩腳跟,MP4領域同樣涌現出瑞芯微、北京君正這樣不斷成長的未來之星,雖然2008年對于許多集成電路公司來講有寒冬的感覺,卻依然擋不住群星閃爍。
據知名研究機構TRG披露,全球便攜導航設備銷量2007年就已超過5000萬部,2012年將達到2
- 關鍵字:
GPS 集成電路
- 集成電路自1960年代研發成功,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它的發展軌跡由摩爾定律作出總結,集成度每18個月增加一倍。與此相對應,表現為邏輯電路的時鐘頻率每兩年提高一倍。測量儀器作為電路開發工具,必須與時共進,不斷擴展頻率,帶寬也要每兩年提高一倍。根據統計,數字示波器表現出色,帶寬從1GHz提高到16GHz只用去六年時間。示波器是電路開發中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測量儀器供給商可用高投入來獲得高回報。目前帶寬1GHz的產品售價約1萬美元,帶寬10GHz的產品售價在5萬美元,這樣的價位只有高級實驗室才能用得起,一般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測量儀器 RF 功率計
- 不久前,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在北京舉行了軍用電子元器件檢測中心揭牌儀式,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李濟南副部長出席并為各檢測中心授牌。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物流檢測中心作為軍工集團中唯一承擔總裝軍用電子元器件檢測任務的專業實驗室,被認定為軍用電子元器件北京第一檢測中心。
根據總裝備部關于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工作的總體規劃,決定組建軍用電子元器件檢測中心。中心的主要職責包括:承擔軍用電子元器件新品鑒定及可靠性試驗工作;承擔系列型譜產品的鑒定及可靠性試
- 關鍵字:
軍用電子元器,集成電路,分立器件
-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研究顯示,2007年4季度全球電子供應鏈半導體庫存約為37.5億美元,繼續處于較高水平。
自2006年以來,芯片供應過剩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善,07年4季度庫存沒有出現大幅下降,緣于通信、內存芯片市場需求的持續疲軟。在下游市場需求出現下滑的預期下,半導體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自07年以來卻出現了大幅上漲。其中金屬硅、金屬銅等價格出現了30%-100%不等的漲幅,全行業面臨的成本上漲壓力持續上升。
在產品價格下滑、庫存居高不下、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需
- 關鍵字:
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半導體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特大型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有IT企業。1989年,按照國家政府職能改革的要求,經國務院批準,由原電子工業部所屬企業組建而成。
中國電子旗下云集了眾多中國知名的IT企業,集團現有61家二級成員公司,擁有13家控股上市公司。中國電子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南京、長沙、廈門等地擁有大規模產業制造基地。
中國電子的主營業務包括:集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3C終端 電子元器件
-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由飛利浦創建的獨立半導體公司),宣布其生產了第4億顆GreenChip—— 一種高效節能的、用于消費電子和計算機電源的集成電路系列產品;這標志著恩智浦在其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設計方面所取得的重要進展。正是這些GreenChip,在過去十年來幫助降低了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和電視機的功耗,而恩智浦已幫助節省的能源可以點亮1650萬顆普通的60瓦燈泡。
恩智浦同時發布了其下一代用于PC的GreenChip。經過計算
- 關鍵字:
恩智浦 半導體 消費電子 集成電路
- 2008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增速將會迎來一次峰值,主要原因是在2008年奧運會召開、數字電視和3G等應用的共同推動下,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關注的焦點,而中國設備廠商的崛起也成為集成電路市場發展的基石。
去年3月份英特爾投資25億美元的300mm晶圓廠Fab68落戶大連開發區,今年SEMICON(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展)期間我們又聽到了重慶將建300mm生產線的消息,同時馬來西亞晶圓代工廠SilTerra也表示將在我國建設12英寸晶圓制造廠。如果這些項目能夠順利實施,中國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介紹
一、概述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制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后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大大縮小,且引出線和焊接點的數目也大為減少,從而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