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2024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上,Gartner發布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重塑業務模式的五步走戰略。調研顯示,GenAI正在推動業務模式的創新和轉型,相關技術包括潛在的未來顛覆性技術,如BloombergGPT,一個用于金融自然語言處理(NLP)的高性能大語言模型(LLM);還包括看似普通但極具影響力的實例,例如人工智能(AI)圖像生成器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這些圖像生成器簡化了創建、調整和展示產品視覺效果的過程,以滿足全球不同受眾的需求,徹底改變了跨境電商與顧客建立聯系、開展業務、完
關鍵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AI
生成式AI是當前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成長驅力,不僅帶動先進制程持續下探,同時也刺激新的半導體架構設計加速發展,其中,小芯片(Chiplet)就是最受期待的一項。本場的東西講座由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異質整合技術組組長王欽宏主講,剖析在生成式AI應用如何引領小芯片技術發展,而小芯片設計又將面臨哪些挑戰?王欽宏組長表示,人工智能技術(AI)將從1.0進入2.0的時代。而所謂的AI 2.0是處理超級海量級的數據,且無須人工標注,而其數據模型能處理跨領域的知識,應對的任務更是五花八門。目前的大語言模型(LLM)和Chat
關鍵字:
生成式AI 算力需求 小芯片
OpenAI發布了更新的大模型GPT-4o,并在ChatGPT中免費提供了更多的功能,這款新產品在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模態融合嘗試方面展現出強大的能力,能夠以這三者的任意組合進行輸入和輸出,交互方式更為多樣和自然,且新模型性能更強,接口調用價格只有此前模型的一半。同期,在2024年5月15日舉行的2024 年 I/O 大會,Google宣布全面進入Gemini時代,會上連續發布、更新了十多款產品,包括AI助手Astra、文生圖模型Imagen3、對標Sora的文生視頻模型Veo,以及旗艦大模型Gem
關鍵字:
谷歌 OpenAI 生成式AI
如果說 2023 年是生成式 AI 的元年,那么 2024 年是生成式 AI 加速普及的一年。ChatGPT 發布后,人工智能由此進入大模型時代。生成式 AI 的出現開始推動人類進入數字文明階段。AI 將企業卷入變革的浪潮,正如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所說:「未來十年所有企業的企業戰略將充分利用三個原生(云原生、數字原生、AI 原生)來顛覆自己的業務,神州數碼也愿意成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全生命周期的合作伙伴,讓我們一起共同來迎接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信創和 AI 算力,筑基智算賽道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是
關鍵字:
生成式AI AGI
MediaTek今日舉辦天璣開發者大會2024(MDDC 2024),本屆大會以“AI予萬物”為主題,深入研討生成式AI技術為移動生態帶來的變革與全新機遇。會上,MediaTek聯動天璣平臺合作伙伴,共啟“天璣AI先鋒計劃”;聯合業界生態伙伴發布《生成式AI手機產業白皮書》,共同定義生成式AI手機;分享了生成式AI端側部署的解決方案“天璣AI開發套件”以及全場景的創新應用。此外,大會還展示了基于先進的MediaTek星速引擎技術所構建的豐富游戲生態和先進體驗。MediaTek天璣9300+旗艦5G生成式A
關鍵字:
MediaTek 天璣開發者大會 MDDC2024 生成式AI
MediaTek今日在天璣開發者大會(MDDC 2024)上,與Counterpoint攜手阿里云通義千問、百川大模型、虎牙、酷狗、零一萬物、OPPO、Soul、騰訊AI Lab、騰訊混元、vivo等生態伙伴*,聯合發布《生成式AI手機產業白皮書》,共同定義了“生成式AI手機”的概念和典型特征。MediaTek資深副總經理、無線通信事業部總經理徐敬全表示:“生成式AI手機將是智能手機進化的下一形態,移動生態正迎來遠超以往的創新機遇。MediaTek將持續突破天璣移動平臺的算力和AI能力,為生成式AI手機提
關鍵字:
MediaTek 生成式AI 手機 生成式AI手機
生成式AI是當前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成長驅力,不僅帶動先進制程持續下探,同時也刺激新的半導體架構設計加速發展,其中,小芯片(Chiplet)就是最受期待的一項。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異質整合技術組組長王欽宏剖析在生成式AI應用如何引領小芯片技術發展,而小芯片設計又將面臨哪些挑戰?王欽宏組長表示,人工智能技術(AI)將從1.0進入2.0的時代。而所謂的AI 2.0是處理超級海量級的數據,且無須人工標注,而其數據模型能處理跨領域的知識,應對的任務更是五花八門。目前的大語言模型(LLM)和ChatGPT應用便是AI 2
關鍵字:
生成式AI 算力 小芯片
據外媒,4月23日,微軟與可口可樂發布聲明稱,雙方將建立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在全系統范圍內調整可口可樂的核心技術戰略,促進采用尖端技術,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創新和提高生產力。據悉,可口可樂已承諾向微軟云及其生成式AI功能投入11億美元,作為合作的一部分。通過合作,兩家公司將共同嘗試使用Azure OpenAI 服務等新技術,在各種業務功能中開發創新的生成式AI用例,包括測試Microsoft 365 Copilot如何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字:
微軟 可口可樂 生成式AI
金融、制造和醫療保健等關鍵領域的企業,目前正快速提升AI的普及化,并積極將生成式AI計畫從試驗階段轉為全面實施。為了因應轉型、推動創新并達成營收成長目標,企業需要開放、符合成本效益且更節能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以符合投資報酬率(ROI)和營運效率需求。英特爾推出Intel Gaudi 3 AI加速器,與前代產品相比,Gaudi 3為BF16提供4倍AI運算能力、1.5倍記憶體頻寬以及2倍網路頻寬,可擴充大規模系統,將有助大型語言模型(LLM)和多模態模型的AI訓練和推理,大幅提升效能和生產力。Intel Ga
關鍵字:
生成式AI 人工智能 Intel
在AI概念沒有火熱之前,無論手機還是PC都已經悄然引入人工智能加速相關的硬件和技術,目的是在部分功能上獲得更好的體驗,比如手機相冊中的人臉智能識別和分類, PC和NAS在算力閑暇時對圖像、視頻的整理,以及視頻通話時的背景虛化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這個時期的AI計算我們通常稱為決策式AI,即在成熟的底層技術框架內,通過數據分類標簽和辨別的形式,通過CPU、GPU、NPU等處理器合力,它們的特點是,具備一套成熟的判斷機制,通過夜以繼日的訓練識別,不斷提升精度,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隨著大模型的火爆,另一種AI也推
關鍵字:
決策式AI 生成式AI SSD 鎧俠
Cadence Design Systems宣布.擴大與 NVIDIA 在 EDA、系統設計和分析、數字生物學(Digital Biology)和AI領域的多年合作,推出兩種革命性解決方案,利用加速運算和生成式AI重塑未來設計。首先,Cadence Reality 數字雙生平臺是業界首創的全面數字雙生解決方案,可促進跨多個產業的數據中心的設計、模擬和優化的加速。 該平臺虛擬化整個數據中心,并利用AI、高效能運算(HPC)和實體仿真,顯著提高數據中心能源效率高達30%。Cadence Reality 平臺與
關鍵字:
Cadence NVIDIA 生成式AI
肯睿Cloudera將利用NVIDIA AI Enterprise與NVIDIA NIM微服務解鎖Cloudera Data Platform中25艾字節(EB)企業數據的潛力
關鍵字:
肯睿 Cloudera NVIDIA 生成式AI
摘要:? 新思科技攜手英偉達,將其領先的AI驅動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全套技術棧部署于英偉達GH200 Grace Hopper超級芯片平臺。這一合作將在集成電路設計、驗證、仿真及制造各環節實現最高15倍的效能提升;? 將 Synopsys.ai 的芯片設計生成式AI技術與英偉達 AI 企業級軟件平臺進行整合,平臺中包含英偉達微服務,并且利用英偉達的加速計算架構;? 新思科技結合英偉達Omniverse 擴展其汽車虛擬原型解決方案
關鍵字:
新思科技 英偉達 生成式AI Omniverse EDA
NVIDIA于近日發布新一代AI超級計算機?——?搭載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的NVIDIA DGX SuperPOD?。這臺AI超級計算機可以用于處理萬億參數模型,能夠保證超大規模生成式?AI?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的持續運行。全新?DGX SuperPOD?采用新型高效液冷機架級擴展架構,基于NVIDIA DGX??GB200系統構建而成,在FP4精度下可提供?11.5 exaflops
關鍵字:
NVIDIA Blackwell DGX SuperPOD 萬億參數級 生成式AI 超級計算
Gartner公司預測,到2027年,70%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企業將把可持續發展和數字主權作為選擇公有云生成式AI服務的首要標準。 Gartner研究副總裁Sid Nag表示:“云技術因其規模和共享服務模式而成為大規模提供生成式AI應用以及開發通用基礎模型的首選。但企業機構要想將生成式AI投入到運營中,就必須解決某些方面的問題,例如數字主權(控制數據存儲位置和操作執行位置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數字主權在公有云決策中的作用基礎模型(FM)和大語言模型(LLM)是生
關鍵字:
Gartner 生成式AI 數字主權 公有云
生成式ai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生成式ai!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生成式ai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生成式ai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