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消息,日前,知名投資人朱嘯虎公開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項目,他給出的理由是:看不到商業化路徑,共識又高度聚焦,一般就是退出的時候了;現在共識度高度集中,是有退出機會的。此番表態,引發部分反對聲音,經緯創投創始合伙人張穎發朋友圈調侃:“朱老板別鬧”;同時,眾擎機器人CEO趙同陽更批評朱嘯虎“用眼前否定未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言論發表沒多久后,朱嘯虎出現在了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并公開發表《應用為王,AI賦能千行百業》主題演講。談及生成式AI時,朱嘯虎強調“應用為王”。在其看來,此前的元宇宙
- 關鍵字:
朱嘯虎 人形機器人 投資
- 3月31日消息,在開發真正實用的人形機器人的競賽中,中國和美國正在激烈角逐,誰能在這場競賽中獲勝,將可能在無數產業中占據巨大優勢。過去幾周,中國機器人企業優必選的工程師們聚集在某豪華電動車品牌工廠,測試一項被國家領導層視為中美競爭關鍵的技術。這些工程師正在訓練人形機器人分揀汽車零部件和搬運零件箱。雖然這些任務看起來平凡,但其背后的技術卻極為復雜。據該公司稱,這些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能與其他機器人協作,自主尋找解決方案,并在過程中持續優化。專家認為中美是唯二處于智能人形機器人前沿的國家,率先造出實用人形機器
-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AI驅動
- 3月26日,在魔法原子「原子雙生」2025場景戰略發布會上,魔法原子正式發布“原子萬象大模型”。基于“場景定義價值,需求驅動創新”的核心理念,魔法原子聚焦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商業等核心場景的落地需求,打造出行業領先的人形機器人垂直場景大模型,與通用人形機器人實現了深度耦合,讓人形機器人真正從“能動”進化到“能用”,最終走向“通用”。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表示:“大模型是人形機器人實現能力進化的‘智能引擎’,我們堅持研發原子萬象大模型,打造具備環境適應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利用真實數據不斷完善與優化模型,增強機器人與
- 關鍵字:
魔法原子 人形機器人
- 3月26日,魔法原子舉辦「原子雙生」2025場景戰略發布會,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和四足機器人,并首次推出端到端“原子萬象大模型”,展現了具身智能技術高效賦能工業、商業等場景的全新范式。魔法原子還宣布,啟動“千景共創計劃”,將圍繞人形機器人落地,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個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場景。發布會上,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透露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預計今年將有400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商業場景。 人形機器人產品新進展:加速進入工業、商業場景發布會上,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機器人小麥回顧了過去一
- 關鍵字:
魔法原子 人形機器人 四足機器人
- 3月23日消息,今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召開,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現身論壇開幕式。中國新聞社向他提問“家用人形機器人何時上市?”,王興興表示,其實我們目前像工業端會發展更快一點,家用還是會更慢一點,大家都在推進這個事情。“但是具體多長時間,也不是特別好預估,我覺得,也不是最近兩三年可以實現的問題。”王興興說。資料顯示,宇樹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主要從事機電技術、控制技術,研發生產高運動性能機器人。在今年央視蛇年春晚舞臺上,宇樹Unitree H1機器人憑借在創意融合舞蹈《秧Bot》中
- 關鍵字:
宇樹科技 人形機器人 家用機器人
- 3月24日消息,消息稱vivo成立了機器人 LAB ,該部門隸屬于中央研究院,主要負責機器人產品的孵化與預研工作。vivo回應稱,正常業務調整,機器人業務后續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會有更多信息披露,敬請期待。據了解,vivo成立機器人 LAB ,該部門隸屬于中央研究院,主要負責機器人產品的孵化與預研工作。任命吳振華兼任機器人LAB負責人,向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中央研究院負責人胡柏山匯報。據了解,vivo的機器人主要聚焦于家庭機器人,官網相關招聘信息顯示,公司已經開始招聘機器人首席科學家崗位,崗位要求
- 關鍵字:
vivo 機器人 博鰲論壇 家庭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 MR
- 快科技3月21日消息,據報道,特斯拉舉行了一場臨時全體會議,CEO埃隆·馬斯克在會上宣布,備受期待的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將于今年正式開啟試生產階段。馬斯克在直播中透露,特斯拉已在弗里蒙特工廠的試點產線上啟動Optimus機器人的生產工作。目前,特斯拉正在生產擁有22個自由度的新型機械手和前臂,這些創新設計將顯著提升機器人的靈活性和實用性。馬斯克對Optimus寄予厚望,稱其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產品”,并預計其規模將比之前的產品大10倍。在產能方面,他預測今年Optimus的產量將達到5000至
-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馬斯克
- 3月19日消息,據報道,在騰訊年報溝通會中,騰訊CEO馬化騰談到了具身智能領域。馬化騰表示,騰訊希望成為所有機器人廠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這和我們的整體戰略目標一致。騰訊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Robotics X實驗室,致力于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在過去幾年中,實驗室先后推出了多款機器人產品。包括四足移動機器人、輪腿式機器人、多模態四足機器人和機器人靈巧手等產品。去年,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發布了機器人“小五”,它具備四腿輪足復合設計、大面積觸覺皮膚、多指靈巧手以及安全人機物理交互
- 關鍵字:
騰訊 人形機器人 Robotics X 四足機器人
- TrendForce研究,英偉達(NVIDIA)于GTC 2025發表Isaac GR00T N1通用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可望大幅優化機器人AI訓練,預期該領域產品將提前放量,推升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于2028年接近40億美元。TrendForce指出,Isaac GR00T N1通用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具備完整資料集、多模式輸入及開源特性,有望助研究人員在特定場域或應用任務,以真實、合成數據對GR00T N1作后期訓練。 有助于相關業者研發進度,并縮短產品上市前的準備期。在GR00T N1優化AI訓練
- 關鍵字:
英偉達 人形機器人 Isaac GR00T N1 TrendForce
-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圖譜智能駕駛的大幕緩緩閉上,具神智能的大幕緩緩拉開,人形機器人的熱潮可以與幾年前的智駕相提并論,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本文爭取用通俗搞笑的語言講解圈哥理解,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大佬指正!其實與專家溝通技術難點,就是對人體的生物學的再次認知,所以我們就從人體復雜程度就可以找到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技術難點在哪里?下面我們就逐個進行介紹:難點1:多模態感知融合人體最復雜是啥?人體的感管與前腦的處理,就是我們所說的感知融合,也是智能駕駛中的最重要的感知+端到端的大模型如何做?與智能駕駛類似,但是也有不同之
-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產業鏈 技術難點
- 3月14日消息,近日,據官方采購網公示信息顯示,上海同濟大學與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825.66萬元的采購合同。據合同內容顯示,同濟大學本次采購包含了10臺宇樹H1-2通用人形機器人(每臺售價70萬元)和高精度深度相機、激光雷達等8項價值125.66萬元的零配件。此事一經傳播后,引發了公眾的關切和討論。對此,同濟大學參與本次采購的工作人員回應稱:本次采購的人形機器人將用于學生培訓使用。據宇樹科技公司官網顯示,宇樹H1-2人形機器人身高1.788m,整機重量70kg,移動速度小于2m/s;手臂負
- 關鍵字:
同濟大學 人形機器人 宇樹科技
- 3月11日消息,今天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跟我們“大號見”了,他在其個人微博發布了人型機器人靈犀X2。稚暉君對靈犀X2描述稱之為:【硬核】我們造了一個跟人一樣靈動的機器人!據視頻畫面顯示,搭載情感計算引擎的雙足智能交互人形機器人靈犀X2,集齊高自由度運動、交互、作業三智能為一體,震撼了所有關注者的認知!它具備敏捷、輕盈、關節升級,隨需所變,裸眼3D等等性能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運動交互智能智元團隊把靈犀機器人的硬件系統抽象出了一系列可復用的核心組件。包括小腦控制器Xyber-Edge,域控制器Xy
- 關鍵字:
靈犀X2 智元靈犀 人形機器人
- 盡管人形機器人的概念源于模仿人類運動的目標,但現有系統在運動優雅性和效率上仍與人類存在差距。造成這一差距的關鍵原因在于當前人形機器人在運動學、動力學和驅動特性方面與人類存在差異。本研究旨在通過設計與人類特征高度相似的優化人形機器人來縮小這一差距。為此,我們構建了詳細的驅動組件機電建模框架,并基于該模型對機器人驅動系統進行多目標優化(目標函數基于前期研究成果)。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高效能驅動系統的設計,還優化了結構部件的質量與慣性分布,使其更接近人類。通過該設計流程開發的人形機器人米特拉(Mithra),初步
-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電機驅動
- 從科幻走入現實,人形機器人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技術革命:更高效的能源控制、更精準的運動算法、更高速的通信架構、更智能的環境感知能力......這些變革正在重塑機器人的“骨骼”、“神經”與“感官”。 歡迎來到 《人形機器人專題》 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四篇系列文章, 從不同方面對人形機器人進行知識解析,本文將聚焦人形機器人中的電機控制。引言制造業和服務行業對更高自動化水平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人形機器人的開發。人形機器人變得更加復雜和精確,自由度 (DOF) 變得更高,并且對周圍環境的響應時間(按毫秒計)縮短,
-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電機控制
- 人形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精確,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DOF) 和 AI 驅動的中央計算引擎,現在能夠在幾毫秒內評估、適應和響應周圍環境。設計這些先進的人形機器人需要一個 通信系統 ,其可支持 在眾多關節控件之間進行實時高帶寬數據傳輸,并且全部都在空間受限的輕量級框架內進行,在噪聲大的工業環境中也要保持可靠且穩健 。 TI 單對以太網 (SPE) PHY 可以解決這些難題并簡化系統架構,以實現人形機器人的無縫運動執行。使用 SPE 實現更簡
- 關鍵字:
TI 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人形機器人!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人形機器人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人形機器人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