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4 日消息,據 ETNews 消息,三星電子首次引入東進世美肯半導體的光刻膠進入其量產線,這也是三星進行光刻膠本土量產的首次嘗試。不過考慮到三星與海外光刻膠供應商的關系,目前具體產量尚不清楚,且三星是否會額外引進其他品種的光刻膠也并沒有得到回應。報道稱,三星電子已將韓國公司開發的用于高科技工藝的極紫外光刻膠(PR)引入其大規模生產線。2019 年 7 月,日本方面宣布限制向韓國出口包括含氟聚酰亞胺、光刻膠以及高純度氟化氫在內的三項重要半導體及 OLED 面板原材料,經過三年的努力,韓國實現了光刻
關鍵字:
三星 光刻機 光刻膠
據國外媒體報道,高通新一代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 Gen 2,已在本月正式推出,多款搭載這一移動平臺的智能手機,隨后也將陸續推出。對于高通新推出的驍龍8 Gen 2移動平臺,有報道稱三星電子旗下的代工業務部門,將代工一部分,用于三星電子的Galaxy S23系列智能手機。從外媒的報道來看,高通驍龍8 Gen 2移動平臺,將由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兩家晶圓代工商代工,其中臺積電代工常規版本,三星電子代工的則是超頻版本。外媒在報道中還披露,爆料人士稱三星電子為高通代工的驍龍8 Gen 2移動平臺,將采用4nm LPE制
關鍵字:
三星 代工 高通 驍龍8 Gen 2 Galaxy S23
IT之家 11 月 28 日消息,據《印度經濟時報》稱,三星計劃在其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Kanchipuram 的制造工廠投資 40 億印度盧比(約 3.54 億元人民幣)生產 4G 和 5G 電信基礎設施 / 設備。據稱,這是三星首次在印度投資制造網絡設備,而此前愛立信和諾基亞已經開始在印度進行類似設施的制造。IT之家了解到,三星在印度古爾岡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工廠之一,而且三星還在印度生產電視等產品。通過這項投資,三星可以申請印度的生產相關激勵 (PLI) 計劃,該計劃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
關鍵字:
印度 三星 5G
很顯然內存市場的需求依然很淡,不少消費者依然沒有出手,當然還是覺得廠商能繼續降價。調研機構TrendForce現發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目前DRAM現貨報價仍在保持下跌的趨勢,主要買家對未來皆抱持跌價心態,整體市況仍因大環境因素影響價格難以止跌。具體來說:DDR4 1Gx8 2666/3200 部分,SK 海力士 DJR-XNC 一般成交價在 1.95~2.00 美元左右;三星WC-BCWE報價下調至 2.08~2.10 美元,WC-BCTD 因月底即將到貨而降至 2.00~2.03 美元。
關鍵字:
內存 DRAM,三星 SK海力士
IT 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OnLeaks 曝光了三星 Galaxy A34 渲染圖,這款手機似乎使用了與 Galaxy A54 類似的設計語言,也讓人聯想到 Galaxy S22 的框架,包括扁平的背板和顯示屏,以及后置三攝像頭,每個都有圓形環元素。通過這種設計語言,三星正在為 2023 年中檔手機增加一點 2022 款旗艦的味道。盡管如此,三星 Galaxy A34 仍然是低預算手機,特別是正面搭載了 Infinity-U 顯示屏,以及較厚的下巴邊框。
關鍵字:
三星 Galaxy A34 Exynos 1380
IT之家 11 月 15 日消息,據 MySmartPrice 報道,三星預計將在印度推出新款入門級智能手機。盡管沒有關于新機發布的具體日期,但 Galaxy M04 支持頁面目前已上線三星印度官網。三星官網支持頁面確認 Galaxy M04 手機型號為 SM-M045F。用戶手冊進一步證實,Galaxy M04 將作為 Galaxy A04e 的更名版本在印度推出,后者型號為 SM-A042F。▲ 圖源:MySmartPriceIT之家了解到,Galaxy A04e 于今年早些時候在
關鍵字:
印度 智能手機 三星
據韓國經濟新聞報道,三星電子將運用業界最先進的3納米制程技術為英偉達、高通、IBM、百度等客戶代工芯片,預計最早將從2024年開始產品供應。消息稱,三星將以3納米制程為英偉達代工繪圖處理器(GPU)、為IBM代工服務器用中央處理器(CPU)、為高通代工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并為百度代工云端資料中心使用的人工智能(AI)芯片。這些客戶考慮到三星擁有3納米技術,再加上分散供應源的需要,因此決定委托三星代工。報道指出,這些客戶公司綜合考慮了三星3納米技術能力、從過去開始的戰略合作關系、確保多個供應鏈的必要性等因素
關鍵字:
高通 英偉達 百度上榜 三星 3納米
作為韓國的重要支柱,芯片出口的多少,直接關系著幾大財團的營收,比如三星、SK海力士等等。據國外媒體報道,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下滑,導致對芯片的需求下滑,尤其是存儲芯片,需求與價格雙雙下滑。韓國關稅廳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1月份的前20天,韓國芯片出口52.8億美元,同比下滑 29.4%。除了芯片,韓國重要的出口產品還有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但這一類產品的出口額在前 20 天的出口額,也同比下滑20.6%,降至13.6億美元。比較有標志性的一個現象是,全球智能手機老大已經在不停的砍單了,至少在3000萬部,這也
關鍵字:
三星 SK海力士 DRAM NAND
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3nm制程的競爭似乎也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臺積電和三星誰先真正實現3nm制程的量產,一直都是產業的焦點。雖然需要用到3nm芯片的廠商少之又少,但這并不妨礙它是巨頭爭相追逐的對象,畢竟對于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搶先掌握先進工藝是占領市場最關鍵的部分。
關鍵字:
臺積電 三星 3nm 代工 成本
當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狀況并不樂觀,在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下滑的影響下,存儲芯片的價格與需求雙雙下滑,三星、SK海力士等存儲芯片廠商均受到了影響。但在不利的市場狀況下,并未影響三星的投資決心,他們在半導體工廠方面仍在大力投資。外媒最新的報道顯示,三星今年前三季度在工廠方面已完成329632億韓元的投資,其中半導體工廠方面的投資高達291021億韓元,折合約219.55億美元,占到了全部工廠投資的88%。不過從數據來看,雖然三星電子在半導體工廠方面仍在大力投資,但他們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資,其實不及去年同期。去年前三
關鍵字:
三星 半導體 代工 投資
IT之家11月15日消息,三星 SDI 正在推動與兩家全球汽車制造商分別在美國建立合資電動汽車電池廠。這兩個合資項目的總成本估計為 80 億美元,其中三星 SDI 預計將投資 40 億美元。有分析認為,三星集團的這一大規模投資計劃表明,三星集團對電動汽車電池事業的保守態度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計劃建設一家年產能 50GWh 的工廠,從而滿足為 67 萬輛續航 500 公里的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的需求。為此,三星 SDI 和通用汽車將各自投資約 20 億美元。三星 SDI 的鋰電池IT之家了解到,通用汽車此前已
關鍵字:
電動汽車電池 三星
據報道,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持續下滑,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三星計劃大幅調降明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預期,內部規劃其明年智能手機生產目標將落在2.7億部,雖然與今年調整后的目標2.6億略有增長,但是相比之前的預期的2.9億部則減少了2000萬部,與今年的原本出貨目標相比則減少了3000萬部。其中,高端S系列旗艦機型產量維持與今年相當,砍單機型主要是原本為銷售主力的A系列與M系列中低端機型,聯發科、大立光、雙鴻、晶技等供應鏈恐承壓。根據披露財報,三星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為10.8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0億元),同
關鍵字:
三星 手機
經歷生產計劃推遲的LG顯示經過技術補充程序后,已經獲得了蘋果的最終批準,在上月底就已開始供應iPhone 14 Pro Max所需的LTPO OLED面板,由三星顯示壟斷的iPhone Pro系列面板供應有望重新變為多方供應。
關鍵字:
LG iPhone 14 面板 三星
IT之家 11 月 9 日消息,根據最新的報告,三星電子在全球 DRAM 市場的份額已跌至八年來的最低點。據 Eugene Investment & Securities 11 月 8 日發布的報告,第三季度全球 DRAM 市場銷售額為 179.73 億美元(當前約 1301.25 億元人民幣),較第二季度的 254.27 億美元下降 29.3%。三星電子的 DRAM 銷售額從第二季度的 111.21 億美元下降到第三季度的 73.71 億美元(當前約 533.66 億元人民幣
關鍵字:
三星 DRAM
作為全球化的半導體企業,正如在2022年度閃存峰會和2022年度三星內存技術日上所承諾的,三星今日宣布,已開始量產三星產品中具有最高存儲密度的1Tb(太字節)三比特單元(TLC)第8代V-NAND。1Tb的全新V-NAND在目前三星V-NAND中具有最高的存儲密度,可為全球企業系統提供容量更大、密度更高的存儲解決方案。三星電子第八代V-NAND,1Tb三星閃存產品與技術執行副總裁SungHoi
Hu表示:"市場對更高密度、更大容量存儲的需求,推動了V-NAND層數的增加,三星采用3D縮放(3
關鍵字:
三星 V-NAND 存儲密度
三星介紹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logo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后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