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董事長貝瑞特談創新論及企業責任策略
4月,被全球IT產業界譽為英特爾“技術大使”的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克瑞格·貝瑞特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對這個正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并能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仍能保持經濟高速穩定成長的國度的第十五次訪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263.htm與目前的經濟大背景相對應,貝瑞特此行與4月8日在北京舉辦的,以“聚信與共、創贏未來”為主題,旨在鼓勵產業界攜手創新、共同走出困境的2009年春季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緊密結合。在這次峰會上,貝瑞特不但要做題為“鼓舞心志的創新”的主題演講,強調堅持技術創新是IT產業克服危機的惟一辦法和幫助其他行業節支增效,解決經濟難題的關鍵手段,以及投資教育對于激發創新和實現強大經濟基礎的重要意義。他還將與來自中國學術界、PC制造業、通信業、軟件業和教育界的代表一同出席2009信息技術推動新農村建設產業論壇,暢談信息技術對于助力中國農村建設、提升農村經濟活力和教育水立的積極作用,以及英特爾在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
從這些日程安排中,相信人們不難體會到貝瑞特和英特爾對于全球IT產業和經濟重振的信心,及其凸顯的英特爾創新論及企業社會責任策略的三點精髓,即要只有借助創新才能戰勝危機、要在欠發達地區大力推廣信息技術以振興全球經濟,以及要重視教育增強競爭力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事實上,圍繞這三點,貝瑞特近期已在很多其他重要場合,如200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和德國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CeBIT)上發表了精到的見解。
堅持投入創新 才能戰勝危機
在目前IT產業界知名企業的高層領導中,談起對抗經濟危機的經驗,恐怕很多人都不及貝瑞特豐富,他自1974年加盟英特爾至今,已與公司一同經歷和克服了大大小小近十場經濟和產業危機。而在他眼中,戰勝危機的惟一策略,就是創新,再創新!業界資深人士可能還記得他在2000年前后互聯網泡沫破滅后、IT產業遭遇低迷期時逆勢加大公司研發投資的舉措。他當時的“動機”,就是要依靠創新找到新的、可以為英特爾帶來增值的商機,以確保英特爾能夠率先走出危機,并在其后迅速恢復快速發展。
貝瑞特這一觀點,源自英特爾創始人、摩爾定律提出者戈登·摩爾的一句名言:“當衰退來臨,省錢并不能為你找到出路,你應該繼續創新,投資于未來的技術和產品。”這句話體現出了一種主動化危機為轉機、而非被動靠節支熬過寒冬的可貴精神。在去年9月,即金融危機開始顯形、并引發了人們的恐慌時,貝瑞特就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引述了這句話,為業界伙伴打氣。他還表示:“雖然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很可能會影響新興市場,但英特爾將繼續在產品和技術領域進行投資。英特爾一直認為無論經濟情況好壞,都必須為未來進行投資,沿著既定發展方向前進。”
除肯定技術創新對IT產業在危機中“自救”、“自強”的作用外,貝瑞特還認識到了它對于幫助其他行業應對危機和重振經濟的意義。在今年1月9日于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大展上,貝瑞特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技術在那些已經取得成功和尚未成功的國家和經濟體中發展著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技術優勢者可將很可能在競爭中取勝”。2月29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貝瑞特則“動員”其他行業企業像英特爾一樣堅持在危機中投資:“你要在危機過后變得更有競爭力就必須在衰退時買進,一味地縮減成本最后只會在競爭中失去優勢,所以英特爾在關閉老工廠的同時還在擴建新工廠,目標就是通過芯片產品的多樣化來帶動增長。”
在3月3日舉辦的CeBIT大展上,貝瑞特更是將創新和技術的地位提升為“現代經濟的支柱”,并稱它們是應對全球挑戰的出路——“世界正在經歷數字化轉變,對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領域的投資將有助于確保經濟繁榮”,貝瑞特在演講中指出:“投資新創意和新發明,不僅能夠刺激產生更多就業機會,還能提升生產力、促進新能源和更智能的能源消耗方式的產生、改善醫療保健、并讓消費者以更低成本獲得更多好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