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中國半導體三問前路:幼稚階段遭遇金融危機

        中國半導體三問前路:幼稚階段遭遇金融危機

        作者: 時間:2008-11-1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11月7日,立冬。國內某芯片設計公司副總裁馮明(化名)將自己的MSN簽名改成了“IC的冬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9388.htm

          往年的這個時候,馮明和他所在的公司正在為大洋彼岸的圣誕采購旺季而奔忙。然而,今年無論是馮明所在公司、下游客戶,還是同行,都不約而同地收回了“拳頭”,按緊荷包——整個產業彌漫著一股濃重的悲觀情緒。

          隨著全球科技業巨頭新鮮出爐的三季度財報及其對未來的預測,這股“冬天的寒意”更是從大洋彼岸一路延伸至中國。先是幾家國內知名設計公司傳出大幅裁員或倒閉消息;繼而是代工企業紛紛調整產品及資本策略,積極進行自救;緊接著又傳出耗資50億美金的蘇州12英寸項目緩建的消息。

          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無論半導體上游設計、中游制造,還是下游封裝測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具體表現在產業增速大幅回落,企業經營環境向壞、整體盈利水平下滑。

          半導體產業的整體下滑,難逃宏觀經濟衰退的負面影響。然而,同樣面對經濟衰退,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卻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對照之下,不禁讓人反思:作為戰略性產業的半導體為何發展了近20年卻仍停留在“幼稚階段”?拋開宏觀環境因素的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體虛癥”是否存在自身結構性問題?展望未來,經濟危機的到來能否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加速發展超越自我的一個契機?

          半導體“很受傷”

          盡管全球半導體工業此前曾經歷過數次不景氣周期,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還是第一次。半導體產業表面上是作為一個高科技產業而存在,但如今其與全球經濟的發展已經緊密相關。經濟不景氣意味著需求的大幅下降,這將導致終端產品供過于求并形成大量庫存,對上游整體半導體工業造成巨大影響。

          今年9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小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用“尚處于幼稚階段”來形容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現狀。這種“幼稚”主要體現在產業規模小、競爭力差,仍未掌握核心技術,尚未出現綜合實力強大的國際知名品牌,以及產業發展環境沒有得到改善四個方面。

          以產業規模為例,200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1251.3億元的總體規模,剛剛接近英特爾一家企業當年銷售收入的一半。目前我國有500家IC設計企業,其中50%左右仍然處于孵化期。

          正是基于這一現狀,國內半導體產業抵御風險和市場波動能力差,所以當全球經濟衰退大浪襲來時,半導體業成為受影響最大的一個科技產業。

          自年初開始,有關于半導體產業的“負面”消息就不絕于耳。在芯片設計環節,TD核心芯片商凱明、CMMB芯片供應商安凡微電子相繼倒閉,數字電視芯片商清華凌訊大幅裁員,TD射頻芯片商鼎芯以及多媒體處理芯片智多微電子、杰得先后陷入資金困局。而在近期,訊芯又曝出拖欠員工工資事件。

          在制造環節,盡管地方政府投資建線的熱情依然很高,但“雷聲大”,實質性動作少。最關鍵的是,隨著全球市場進入不景氣周期,市場風險已經不斷累積。由于國際市場DRAM價格大跌,國內最大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不得不進行工藝結構調整,工藝變更不僅帶來了財務損失還帶來了市場難題。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中芯國際的北京12英寸廠開工率不足,其已停止擴產計劃。

          同樣由于市場原因,爾必達日前也宣布其耗資50億美金的蘇州12英寸建設項目延期執行。其余代工廠同樣面臨工藝升級、成本上升等問題。

          在封裝測試方面,今年以來,外商獨資企業表現不理想,銷售業績下降,內資企業生產狀況平穩,封裝產量在增加,但利潤卻在下降。

          來自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CSIA)的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全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同比增長10.4%,遠低于去年上半年30.5%的增速。從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三業的情況看,設計業降幅最為明顯。

          反思抗風險能力

          經濟危機對全球半導體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然而同樣面對危機,不同地區產業卻呈現出了不同的抗風險能力。

          記者近日在采訪臺灣地區相關半導體企業時了解到,盡管它們對來年的經濟產業走勢表達了悲觀的論調,但不少企業都有一套較為成熟的應對危機的策略,除了大規模縮減成本,各種技術及資本層面的結盟動作頻出,不少企業仍然保留和延續了對先進工藝的研發投入。這顯示出了臺灣地區半導體工業應對經濟危機和市場波動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靈活性。

          “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目前現狀也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在11月6日召開的一次半導體沙龍活動上,業內資深專家莫大康認為。

          他同時認為,回顧國內半導體發展歷程,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和反省。

          從1990年中國第一次準備發展半導體工業的“908”工程開始,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已經走過近20年歷程,與之相較,臺灣半導體標志性企業、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成立也不過21年。這期間固然有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半導體業的技術輸出限制和阻礙,但發展緩慢的主因還在于國內產業發展的方式和方法上出現了問題。

          與會產業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半導體產業發展步履維艱的主要問題有二:第一,國家有關部門支持政策存在不到位和執行不力的情況;第二,地方政府在半導體制造投資上“沖動”,并造成資源分散的情況。

          作為戰略性產業,發展半導體工業耗資巨大,全球主要半導體工業地區的發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美國的《半導體制造技術聯盟發展計劃》、韓國的《半導體信息技術開發方向的投資計劃》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兩兆雙星”計劃都是政策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實例。

          中國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18號文”始于20世紀初,過去七八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然而“18號文”卻未做出任何調整,導致企業在增值稅、出口退稅、人才招募、融資等方面無法享受優惠。

          另一方面,既有的優惠政策缺乏具體執行操作細節,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對起步中的半導體企業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而在這一情況下,由于看到半導體工業的巨大影響力,急于進行產業升級的各級地方政府開始對發展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半導體制造投入巨大熱情。但當地方政府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時,問題便開始出現。

          首先,由于地方政府對產業理解能力的限制,很難對項目的市場及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這就導致不少項目匆匆上馬中途卻因各種原因而擱置,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

          其次,當地方政府成為項目的主要投資者時,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使得半導體項目很難在產業層面進行深度合作、合并或整合。而根據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經驗,半導體產業要想做大,必須依靠“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當大量半導體公司分散在各地時,這種效應很難形成,因此從整體上拖累和弱化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實力。

          “由于不同地區政策發展環境和執行政策的差異,對集成電路企業的整體發展帶來困惑。”徐小田說,投資分散也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無法壯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全球產業都進入調整和緊縮狀態的時候,無論是對國家有關部門決策者還是對企業的高管人員來說,這或許都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一個好機會。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當國內半導體產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有關部門有必要重新對以下幾個問題做出思考和明確回答:一、中國是不是必須要發展半導體工業?(并非每個國家都要擁有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比如歐洲國家);二、是否將半導體產業視為戰略性產業而加以扶持?三、一旦確立半導體工業戰略產業的地位,政府應該怎樣出臺政策對其進行扶持并且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

          “我認為政府需要制定明確并且可操作的國家戰略規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半導體業內人士說,要對資金、優惠政策、人才等資源方面進行有效的集中。

          而對于企業來說,在困難中尋找希望謀求改變是唯一的出路。“經濟危機確實對產業造成了很大影響。”莫大康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企業必須正視,經濟危機到來,財務狀況不佳,產品相對單一、競爭力不足的公司將被淘汰,低端市場變得競爭異常激烈,產品性能提升速度減慢;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新產品停留在研發階段,研發的附加值不斷增加,所以企業仍需對新技術和產品進行積極有效的研發,唯有此待經濟復蘇之后企業的產品或市場才能獲得一個比較大的快速增長。

          臺積電執行長蔡力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政府的投資固然重要,不過一味依賴政府補助的企業也不會有前途。半導體企業首先必須要記住這是一個全球性產業,做好面向全球競爭的準備;其次,一定要有不是只想賺錢的真正的人才;另外,還要“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關鍵詞: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盘山县| 万载县| 水城县| 鲜城| 榕江县| 武夷山市| 松江区| 万载县| 九龙坡区| 尼玛县| 呼图壁县| 梅州市| 阿坝| 阿拉尔市| 瑞丽市| 鲁甸县| 蕉岭县| 青浦区| 阳原县| 大理市| 寿宁县| 正蓝旗| 什邡市| 来安县| 库尔勒市| 宣恩县| 巴彦县| 临夏市| 灵宝市| 成安县| 平邑县| 芒康县| 长岛县| 木里| 新昌县| 南雄市| 钟山县| 民权县| 耒阳市|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