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張忠謀:全球經濟悲劇正如火如荼
盡管白發如雪,77歲的張忠謀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蒼老。在臺積電運動會開幕前,這位“全球半導體代工教父”幾乎一動不動地在主席臺站了半個小時,然后發表了頗有深意的講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9213.htm“每年我都抱著興奮、歡愉的心情來看運動會。明年雖然艱巨,但今年1到9月,我們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張忠謀還承諾,明年的分紅,臺積電一定會是“臺灣企業中最好的一個”。
一臉興奮的張忠謀,卻迅速將話題轉向讓業內緊張不安的金融危機,語言中更是帶著十分的“刺激”。
張忠謀說,世界金融危機是一場“悲劇”,全世界的人“都是悲劇演員”。張忠謀說,這一悲劇幾年前已開始,由一段“放縱歲月”引起。序幕如此這般:美國銀行將錢輸給了不能還的人,燃燒起放縱歲月。
“第一幕是金融風暴,年初已經開始,現在為止還沒結束。” 張忠謀說,第二幕叫“經濟衰退”,很多人以為金融風暴差不多結束了,并希望有驚奇出現,想不到第二幕卻已開始。
不過張忠謀好像不擔心臺積電。他說,這次危機對臺積電來說,比不上2001年網絡泡沫引發的沖擊,但長度與持久度一定會比2001年長。
之后,這位董事長罕見地偕夫人張淑芬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兩岸部分媒體專訪。
金融危機面前
記者:在你看來,全球經濟危機走勢如何?臺積電如何應對?
張忠謀:這是一個經濟悲劇,而不是人情悲劇。最近我與幾位經濟學家討論,大家的判斷是,美國還將持續2~3季的經濟衰退,明年會有一點復蘇,但美國失業率不會很快降下來。
我們自己會先縮回來,然后等待時機。美國企業危機意識很強,大部分臺企還是警覺心不夠,兩三周問題就出來了,沒有人講好消息。
記者:全球金融危機面前,你認為大陸內需市場能否扮演重要力量?
張忠謀:大陸內需市場還只是潛力,這與儲蓄率很有關系。通常,經濟增長減緩時,儲蓄率反而提高,這是經濟學最為引人入勝的一課。
兩岸半導體產業
記者: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教父”,你對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有什么建議?
張忠謀:兩岸有很大互補合作空間。比如大陸設計企業有幾百家,盡可以大力發展,政府政策可以集中一點,因為,設計企業也要規模,不是幾個人就可以做,而制造方面,臺灣地區已經很有優勢。
記者:大陸半導體產業正在追趕,你能否定義一下臺灣地區相關部門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中的角色?
張忠謀:臺灣地區相關部門扮演了相當積極的角色。1975年就成立了“工研院”,指導產業發展。后來1987年臺積電成立時,相關部門還投資占48%股份,這是產業政策的顯示。當時就是挑選出一個以后會贏的產業。
但是時代已經變遷。在全球化面前,以前激進的、挑贏的產業政策已經過時,很多區域市場也都已經走過,日本最先,韓國、臺灣地區其次。大陸半導體產業目前的做法,以我50多年的經驗來看,我覺得還有一些改善空間。
記者:臺積電開創了不同于英特爾IDM(垂直整合)的半導體代工模式,隨著新技術演進,未來是否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
張忠謀:半導體產業歷史有50多年,我幾乎完整地度過了它。50年來,有很多技術方面的創新與改變,尤其是最近30年。但是,半導體產業商業模式的改變至今只有一個(次),從IDM到代工商業模式,這是50年來唯一的一次。
以后,技術創新仍然會有,仍會沿著摩爾定律的道路走,但半導體技術創新未來會相對變窄,摩爾定律不是技術定律,而是經濟效益理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