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譚軍:系統廠商產品能否吸引消費者是ARM最大挑戰

        譚軍:系統廠商產品能否吸引消費者是ARM最大挑戰

        作者:曉約 時間:2008-05-27 來源:eNet硅谷動力 收藏

          “”既是一個公司的名字,也是一種的名字,還是一門技術的名字。全球33億用戶里面,90%中央的知識產權來自于公司;全球提供CPU的公司至少有20家,是其中全球半導體知識產權第一大公司,占整個市場的1/4;這些數據是從ARM中國公司總經理譚軍的談話中得來的。在近日硅谷動力記者對譚軍的采訪中,譚軍表示ARM在中國已經進入收獲期,今后幾年ARM在中國最大的挑戰不在于芯片公司,而是系統廠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3093.htm

          全世界半導體行業、集成電路行業,去年的市場達到2500億美元,其中半導體知識產權市場大概不到20億,這20億里面ARM占1/4左右。全世界還有很多公司跟ARM競爭。ARM的優勢在哪里?譚軍稱ARM優勢有三個:第一個很好的技術產品,第二個業務模式,第三個是生態環境。ARM的技術優勢:“我們中央比別人更低功耗、高性能。”但是大家會發現無論從資金還是技術,他們要做一個比ARM好的中央處理器不難。譚軍談到ARM第二個優勢還在于ARM有一個很好的業務模式:“做的CPU只能自己做,不能賣給別人,但是我們是賣的,所以業務模式是我們的優勢。”生態環境是譚軍談到的ARM第三個優勢,生態環境的含義“就是支持我們體系結構的芯片公司、操作系統公司、工具公司,還有工程師。”在譚軍看來,ARM的競爭對手也許能夠把三個里面一個兩個做得好,但是把三個做得好就很難。因為把三個做得好需要有利潤支撐:“很多公司看ARM成功以后,加入半導體行業,一直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就沒有研發,沒有研發就不能把三個都做好了。所以要把三個都做好很難。”

          “ARM現在在國內已經有40家公司獲得知識產權授權,還有很多公司已經有量產了,他們成功了以后,就會交錢給我們版權費,所以我們就收獲了。”譚軍稱ARM在中國進入收獲期,說明ARM中國客戶成功了。今后幾年ARM在中國最大的挑戰不在于芯片公司,因為中國芯片公司量很大,接近500家,“真正難的是系統廠商。”譚軍認為:“他們怎么能夠使能夠像IPHONE、三星這種一樣吸引消費者,能夠賣出價格來,而不是賣出低價,這是難的。”如果中國系統廠商起不來,壓力會給芯片公司,永遠是廉價的芯片,導致視芯片廠商為客戶的ARM業務萎縮。

          最后,譚軍表示:“2008年ARM重點要花更大精力跟系統廠商合作。我們從去年開始在國內擴招系統廠商的隊伍,包括小楊也加入我們隊伍,我們希望能夠跟TCL、長虹這些系統廠商有業務關系,希望提高他們的研發能力。”通過ARM的工具、軟件、第三方生態系統,提高系統廠商的研發能力,這樣使得系統廠商產品稍微增值。只有中國系統廠商起來以后,中國的芯片公司才能起來,中國芯片公司起來以后,ARM在中國才有更大的市場。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南阳市| 峨山| 东乌珠穆沁旗| 牙克石市| 饶平县| 达日县| 二连浩特市| 收藏| 定襄县| 砀山县| 庆云县| 色达县| 嵩明县| 筠连县| 莱阳市| 青浦区| 广饶县| 新乡市| 虎林市| 广南县| 杭州市| 深州市| 惠东县| 灯塔市| 洪雅县| 当涂县| 洛隆县| 伊春市| 内江市| 伊通| 商河县| 扶绥县| 外汇| 泰宁县| 洛阳市| 万盛区| 达日县| 中西区| 曲阳县| 鄱阳县|